顶部
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第A03版:聚 焦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农业芯片”卡脖子打好种业翻身仗
两会透露了这些新动向

    “农业芯片”——种子的问题,在今年两会广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多名代表委员提交了相关建议和议案。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力求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重大突破。

    两会透露中国种业哪些新动向?

    种子危机“危”在何处?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李云才扎根农村10余年,是“三农”提案“高产户”。去年全国两会,他曾建议打破种子垄断、技术垄断、资本垄断和市场价格垄断。今年,他带着《关于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提案》继续建言。

    根据调研,他列举了种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种源“卡脖子”。虽然在我国主要农作物中大部分种子为“自产”,但玉米、马铃薯等种子部分依赖进口。高端品种的蔬菜种子以进口为主。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基因编辑技术原始专利大多被国外控制。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不全、保存保护乏力、共享机制不畅。

    ——产业集中度低,多、小、散、弱格局未根本改观。科研与市场“两张皮”,存在科研与市场脱节、品种审定与市场严重脱节、院校企研究“各自为政”问题。

    ——种业管理跟不上。个别县市区种业管理处于无机构、无编制、无专人的“三无”状态,形成管理真空。人才流失严重。辛苦与薪酬不匹配,高校毕业生存在“不愿进、留不住”现象。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李登海说,中国现在有持证种业企业7200多家,真正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不多。有的种业企业把已推广的良种稍微改变一下性状,就当作新品种推广,造成市场上种子同质化育种现象严重。“刚推广一个新品种,马上就有仿制的。现在企业新品种投放市场,顾虑重重。”李登海说。

    两会透露哪些

    变局突破口?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专门谈到“现代种业”,指出:建设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种质资源中期库圃,提升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水平,建设黑龙江大豆等区域性育制种基地。新建、改扩建国家畜禽和水产品种质资源库、保种场(区)、基因库,推进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建设。

    唐仁健透露了相关工作进展:目前畜禽种质资源库正在立项。此外,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已经开建。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今年9月份将建好,建成后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位居世界第一。

    被誉为“南繁硅谷”的南繁基地引人注目。据了解,南繁基地依托海南独特的光热资源,能缩短农作物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育种周期。每年,全国29个省份的700多家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种业企业的近7000多名科技人员赴南繁育种。全国已经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中,70%以上经过南繁基地的培育。

    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长郭涛说,将依托规划建设的6028亩南繁科技城,打造全国种业创新基地。

    打赢翻身仗

    还需重视哪些问题?

    两会上,代表委员为打赢种业翻身仗积极献言献策。

    李云才建议,资金投入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实行揭榜管理流程和结果“回填”式管理,避免“各自为政”、资金分散的管理方式,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此外,加大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力度。对濒临灭绝的优质地方品种进行抢救性挖掘和保护。学习先进种业的做法,注重挖掘有特异性的性状、基因,以丰富优异的种质资源和强大的基因库,为种业向质量型跨越创造技术和物质基础。

    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兼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原始创新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对跟随仿制性、模仿修饰性育种限制不够严格,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的种子市场中近似性品种泛滥。他建议,尽快修订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加大对违法侵权的执法力度,营造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李登海建议,要缓解种业企业科研人员流失现象。种业科研离不开领军人才、高效团队,虽然已经72岁了,但李登海还坚持在田地里做科研。他说,应该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成果评价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鼓励更多科研人员投入种业科研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建议,建立濒危、地方品种育种保护区,农户种植特色地方品种农产品,政府支持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电商负责产销对接;设立专项,支持科研院所、种企、电商共建商业化育种中心,改良濒危、地方品种,电商以消费数据辅助良种选育项目决策,加速选育消费端喜爱、种植端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熊争艳 于文静 罗江 秦交锋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