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第A14版:时 评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退休独生子女父母随子女落户”离不开资源转移支撑

    特约评论员 然玉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大幅降低了落户门槛,甚至开始推行“零门槛”落户。在此大趋势下,年轻人成为“被抢”的对象,而留给随迁老人的落户之门,仍然逼仄。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成为摆在面前的重大民生课题。因此,孔发龙建议加大对独生子女父母的政策倾斜。如放宽户籍等政策限制,对已退休的独生子女父母投靠异地工作生活子女的,允许其在子女工作生活地落户,并在社保、医保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3月9日中新社)

    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加之现代社会必然化的人口高频流动,从根本上重构了“大家庭”传统的存在结构。随之而来的,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大量出现,是异地分离所加剧的“赡养焦虑”。养老问题历来事关重大,其中众所皆知的痛点,绝不可视而不见。为之破局求解,既需要资源投入,也需要政策放开。诸如“允许退休独生子女父母随子女落户”之类的建议,就是契合这一思路的有益思考。

    必须看到,现阶段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大中城市,户籍与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还是高度捆绑挂钩的。一些老人在退休之后,若选择去另一个城市和子女共同居住,客观上确实可能因为无法落户而产生诸多不便。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异地就医报销”难题。近年来,尽管国家层面对此多有推动,然而从反馈的情况看,由于地域之间财政实力、医疗资源、结算标准等的巨大差异,以及对“资金转移,利益再分配”的天然担忧,都使得相关工作进展有限。

    建议“允许退休独生子女父母随子女落户”,最主要的指向,实则还是呼吁“医保全国漫游”。当然了,除此以外,“落户”也能给随迁老人们带来其他“福利”,比如说免费使用一些涉老市政设施,享受社区的日间照料、健康管理等具体公共服务等……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审视,促成这一善政,理所应当。

    不过,现实的复杂性在于,此事还牵涉到抽象的公平问题:“随迁老人”年轻时在老家工作参保、纳税,老了却到新城市“享受待遇”,难免不受欢迎。

    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大幅降低了落户门槛,甚至开始推行“零门槛”落户。在此大趋势下,年轻人成为“被抢”的对象,而留给随迁老人的落户之门,仍然逼仄。说到底,城市更多还是把“新来”的老人们视作养老负担、看成资源的消耗者。这种狭隘的“地方利己主义”与功利的价值计算,使得“老年漂”们在子女所在城市享有对等的市民待遇阻碍重重。此前,某些城市也预留了“投靠子女落户”之渠道,只是能符合条件者少之又少。

    显然的逻辑是,允许退休独生子女父母随子女落户,必须给承接城市以对应的资源转移保障以及政策倾斜激励。仅仅用情怀、用道义角度说事,是很难奏效的。让大城市接纳随迁老人、善待随迁老人,需要的是顶层设计,需要的是体系支撑。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