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薇薇 年轻时读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特别欣赏其尾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时只感到那前句写得尤其绝美。踏进社会以后,年纪渐长,经事渐多,工作中又结识了不少老龄朋友,再玩味该诗的尾联,欣赏的重点却移到了后句上。越想越品咂出其中的深重失落和怅惘感,蕴含了几多无奈、几多消沉、几多落寞。 但李商隐毕竟逃不脱时代的局限,与今天的时代切合还是欠紧。我们当然不能苛求古人,但古意新用却是可以的,故谬改为“夕阳无限好,妙在近黄昏”。 日出日落是任何人的意志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夕阳”之所以成就出“无限好”的美景,正妙在它的“近黄昏”阶段。虽然说夕阳斜照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旭日东升、丽日高悬的时候同样也并不长久。我们既然可为“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的壮观而欢欣,又有什么理由对“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的晚景而感到惆怅、惋惜乃至沮丧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老人曾自称醉翁,其对人生的观照却非常清醒。“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其乐何如?”在于人们依据自己不同的气质、文化、视角、心理去挖掘、去品味、去追求耳。 夕阳其实有一种完全不同于朝阳、日中的独特美。因为,夕阳是成熟的。它褪尽了耀眼刺目的光芒,变得更大、更圆、更红了,给人以敦厚的稳重和亲切,使人顿生出“欲归还小立”的眷恋之情;夕阳也是柔和的。它收敛了炙人的酷热,给地面以清新的晓风,笑迎耕夫、游子、倦鸟归来。夕阳又是多彩的,有时,它给碧空抹上红晕,“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如血的夕阳衬着如黛的青山,构成一幅多么撩人的图画;有时它把余辉洒向白云,“断霞散彩,倒影斜阳”,变幻出各种颜色,把自己最后的生命化成美质留在人间,又是多么高尚的胸怀。夕阳还是无私的,如果你有幸观看到“海上生明月”的胜景,一边是一团火红的日球在茫茫碧波中徐徐下坠,一边是一弯皎洁的月轮从浩浩天宇边缓缓跃出,你难道没想到这正是夕阳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热赠给了月球,然后“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么?你难道没感受出这种宽广的胸襟同样磊落感人么?这正是“夕阳”“妙在近黄昏”的精妙独到所在。 中国有句成语“日新月异”。这里的“新”,我理解既指朝阳,也含夕阳。朝阳清新活泼,充满生命的闯劲;夕阳大度从容,但无保留地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色,谁说不是另一种生机呢?只要我们真正具有不懈的精神,即使在人生的暮年,不也同样可以迸发出新的追求、创造出全新的业绩? “江山无限好,几度夕阳红”。珍视夕阳吧,珍惜这人生旅途的最后岁月。老龄朋友们,只要我们始终保有洒脱的胸襟,就不难永驻精神的青春,也一定能活得更潇洒、更充实。 (作者原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72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