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第A15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书话
一缕书香,缘何百年?
——读《书香百年》

    □ 雅兰

    《书香百年》的封面上,一所山林里的学校,国旗招展,瑞鸟翱翔,几个学生模样的孩童,正向着绿树掩映中的校门走去,一种知识和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开篇,便是戈平小学的校歌:戈平河,清又清,河水把歌唱,河谷染绿茵,虎丘山,迎朝阳,好风光,绿树长满山岗,河谷美,山岗美,戈平秋色醉。勤奋学习,教学相长,我们的戈平小学再现辉煌……

    这是新的戈平小学校歌,原来的校歌是这样唱响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的:榕西戈平、桃李成荫;一堂师友、亲爱精诚。有泽水在旁、有丘虎坐镇:学和养,要真纯。炼好我们的身,炼好我们的心。此身此心,成己、成人。复兴民族,孟津群伦。学和养、真且纯,我们戈校的学生。

    一个藏在宣威西泽穷乡僻壤名不见经传的小学,竟然在乡村里存活了一百多年,这不得不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每一个捧起这本书的人都会生出好奇来,到底是所什么样的学校,才能有着这样子的传奇呢?

    本书主笔、主编李学彦老师在第一章开篇句中写到:“西泽槽子的第一缕阳光是从宣威东山的顶上直射过来的,它先是照到一个叫作向阳的村庄,几分钟后,那轮继续上升的太阳越过向阳后的山梁,越过西泽的熊洞梁子,一霎,就射向了虎丘山。于是,虎丘山麓的戈平小学,就布满了金色的朝晖。这时候,校园的钟声响了,那清脆悦耳的金属声,响彻戈平河谷戈平小学……”

    这段文字,完全是封面图片的还原,戈平小学,就是以这样的姿态,惊艳了历史的星空。戈平小学的创始人符聘卿先生早年在父亲开办的宗祠私塾开蒙,而后考入昆明五华书院深造,在那个还是大清江山之际,符聘卿考取日本留学,最初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读预科,后来又到东京师大读本科理化系。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最先进的思想和教育,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中国革命同盟会。而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结束了各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局面,有了统一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接受了先进思想洗礼的符聘卿回国后,放弃了高官厚禄,这个35岁的“海归”学者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亲自按照日本学校的风格设计了图纸,聘请了当地最好的工匠,自己捐款捐物,又号召有识之士募捐,用一年的时间,建成了这个后来屹立百年不倒的戈平小学,招收了附近村庄的适龄学生120名,开创了宣威乃至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靖外、热水、务德、得禄、龙潭等地超过70岁凡是读过高小的人,都避不开戈平小学,这里是他们启蒙的地方,也是他们走向更远的远方的第一站。

    风风雨雨,百年以来,从这所小学走出来的学生可谓是星光熠熠,从戈平小学走出的戈平村人符继舜,1929年毕业于东陆大学,成为戈校历史上第一位大学生。后来的杨光社、符开甲、杨光泽、符于周四人,于1942年同时考取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珠峰,从西南联大出来的人,个个都是翘楚,戈平小学一下子就出了四位联大毕业生,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是一种何等的荣光啊!

    以后,又有多名戈平小学的学生考取黄埔军校昆明分校(后改名陆军讲武堂),毕业后成为滇军英勇的一员,在抗日战争中杀敌建功。戈平小学毕业学生中,有文也有武,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的名字载入史册,这是戈平小学历史上耀眼的篇章。那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构成了戈平小学最强大的基石,使得这所小学在百年之后,依然熠熠生辉。

    每个时段,都有着许多的优秀代表,这些涌现出来优秀的戈平学子们,带着戈平小学特有的印记,把戈平精神一代又一代的继续传承。

    书香何以百年?缘于从这所小学走出来的群英们,有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的继续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推动时代的巨轮前进,注入红色的基因,学子们的成绩斐然,一脉相传的浩荡文风、书香,托起了戈平精神的维度,让一所小学成为了戈平河谷的精神最高处。

    高山仰止,百年不息。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