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微信名叫“战神”,而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34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名军龄14年的老兵,一个工龄36年的基层公仆。他殉职在防疫一线的工作岗位上,生命定格在56岁。 他叫文德维,生前曾任腾冲市蒲川乡党委委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工。集镇管理、综合执法、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急难险重工作,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一辈子用行动和成绩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汗水和生命兑现了入党的铮铮誓言。 值守工作量很大 但从不叫一声苦 2020年9月,蒲川乡党委政府决定在米果社区高楼子增设日常健康检测点,文德维任组长。检测点海拔高1700多米,冬季风大雾浓,寒冷难熬;夏季无风多雨,酷热难耐。“文德维同志是老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自从到乡里工作,无论大事小事,他都尽心尽责,让他负责健康检测点,村民们放心。”分管健康检测点工作的组织委员李玉唐说。 风吹日晒的他,皮肤黝黑,嘴唇开裂,鬓角发白。由于过往车辆较多,值守的工作量很大,但他从来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我是党员我先上,我一定会守好健康检测点……” 今年5月4日,早上才6点多,文德维就骑上自行车到19公里外的检测点值守。和往常一样,每经过一辆车、路过一个人,文德维都挥手拦下,扫码、测体温、信息登记,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检测点的每一项措施后再放行。 下午5点30分左右下起了小雨,“来了一辆车,他拿着体温枪,准备上去引导检测登记,没走两步突然就倒了下去。”当天一起值守的辅警许有富哽咽着说,“我们立即上前查看,并拨打120,后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年仅56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疫情防控一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紧紧握着体温枪。” 随身携带喇叭 声声喊出为民情怀 5月5日,是文德维去世后的第一个蒲川街子天,集镇上再没有响起老文洪亮的喇叭喊话声。 “他是主角,标配小喇叭”。2004年,文德维抽调到刚刚组建的乡集镇中队工作,后又担任中队长。从那时起,蒲川多了一位手持小喇叭、身穿制服、敢管敢说的“街长”,文德维也有了一个“文喇叭”的外号。他是蒲川乡的“明星”人物,乡亲们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但都知道“文喇叭”。 当时蒲川乡下甲集镇脏乱差现象突出,集镇没有公共厕所,群众公共秩序意识不强,车辆乱停乱放,一到街天,集镇上人车混杂,水泄不通。这样的集镇怎么管?文德维给出的答案是:靠“吼”。 雷厉风行的他买来了小喇叭,一到街天,从早到晚从街头吼到街尾,来来回回规劝占道经营的摊主和赶集车辆违规停放行为。一个月后,摊点整齐了,车辆停放规范了,村民们甚至觉得老文的喇叭不响反而不习惯。也就是从那时起,喇叭就成了文德维的标配。 文德维从事蒲川乡集镇管理16年多,他拿着喇叭吼了16年,风雨无阻。从集镇面貌脏乱差到如今的井然有序,文德维是大家公认的集镇管理“主角”。 “硬核”又暖心 守护百姓美好生活 蒲川乡下甲社区党总支书记叶超龙说:“文德维是一个刚柔相济的人”。“他的手机套一直是那个已经很陈旧的手枪套”“走路永远都昂首挺胸”“值守时给检测对象敬礼”……在大家看来,文德维一直很“刚”。 “得罪人的事,我先来,我去说。”2017年,蒲川乡清河农贸交易市场刚刚开始征地动员工作,文德维与同事一连几天走家串户宣传都没有效果,工作很被动。这时,文德维一拍大腿说道:“先从我的亲戚家动员,他们要骂就先骂我,找到一个突破口就好开展工作了。” 面对屡教不改的乱停乱放摩托车主,文德维把摩托车后视镜拆下来,按车牌号登记保管好,等车主找上门,他再好好地来一通宣传教育,车主表示再也不会乱停乱放了,他再替车主把后视镜安装好。最后在他和车主的笑声中完成了“文式普法”。 他的“柔”是他对乡亲们的用心、暖心。大家都喜欢称呼文德维为“老文”,这样的亲切感来源于他既坚持原则,也会替人考虑。在征收摊位费用时,他根据占位大小来收费。他还给占位少的群众想法子,“七八个人共用一个摊位,几块钱的摊位费平摊下来,每个人只付几角钱。” 蒲川乡2005年开始征收卫生费。考虑到群众的接受程度,文德维按照每家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收费时一家一家地跑,耐心做宣传工作,还用喇叭边走边风趣地吼:“老文来收卫生费啦,环境一好,大家受益。” 终年骑行自行车 奔波于初心之路 寒来暑往,几度春秋,蒲川的群众经常会看到骑着红色自行车的文德维风里来雨里去的身影。 “他骑着单车来看我们的次数多得数不清。”文德维挂钩的龙朝社区建档立卡户杨所枝说。多年前,杨所枝丈夫突遇车祸,自己又身患乳腺癌,共欠下医药费十多万元,致使生活陷入困境。文德维挂钩她家后,不但帮她家拆除危房,补齐住房短板,还隔三差五地上她家看望。最让杨所枝触动的,是文德维一点都不拿架子。她说:“我们以前的房子没有装修,床和客厅就是一张油布挡着。老文到我家看到后说‘这怎么行’,之后就逐步地帮我们解决。”文德维还给杨所枝争取了一个公益性岗位,鼓励、帮助她的孩子就业,杨所枝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乡政府距米果社区高楼子检测点约19公里,由于路途遥远,乡里给到检测点值守的工作人员专门安排了一辆车供他们往返使用,但文德维却说:“我骑自行车更方便些。”值守期间,他每次都骑着那辆红色的自行车提前10分钟到检测点进行工作交接,风雨无阻。 常记常新的日记本 字里行间尽显担当 在文德维的小书房里,至今仍悬挂着他生前用过的枪套、勋章及一枚拆了炸药的破旧手榴弹。 翻看文德维留下的十几本读书笔记、日记本及阅读过的部分书籍,从这些泛黄的本子中,一个酷爱学习的形象跃然纸上。只有初中学历的文德维文化水平不高,却从年轻时就坚持努力学习。日记的字里行间真实地反映着他一生的家国情怀,读来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1986年10月,面对祖国经济科技暂时落后的状态,作为中华儿女,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是发愤图强,干!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落后的面貌。 1990年5月,转为志愿兵我很高兴,但不是最终目标,为祖国和人民的安宁和富强做贡献,为国为民才是我的理想,国富民安是我人生的目的!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晴。今天天气太热,气温太高,来到米果村烟(地)走了一圈,满身大汗。烟叶长势很好,机耕路进度也很快,栽秧前完工不成问题。到今天为止。全村共烤烟叶26窑,烤出来的烟叶成色都很好。 …… 类似这样的记述不胜枚举,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一名基层公仆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和无私奉献,宣示着一个共产党员感恩报国的拳拳忠心与实际行动。 5月5日,中共蒲川乡党委政府追授文德维同志为“蒲川乡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全乡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5月8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来唁电,致以深切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老文叔”走了,赶集日的大喇叭里再也听不到他亲切而又幽默的声音,村庄的道路上再也看不到他奋力蹬着自行车前行,执勤点再也看不到他坚毅的身影……但他却永远地活在了蒲川乡乡亲们的心里。特约记者 龚祖金 网友缅怀 上善若水:他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履职尽责、先进典型。文德维同志一路走好! 林溪:老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魁梧,黑脸大胡子,外表很凶令人生怕!与他相处的一年多时光里,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是他的真实写照。 腾冲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沈祥贵 官智钦 屈晓丽 杜加从 寸铃敏 赵玉南 文 腾冲市融媒体中心和蒲川乡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