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考使用全国甲卷试题,其中,语文科目作文要求结合所给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作。高考语文结束后,本报邀请了昆明高二的4名学生,试写高考作文。
1 生而可为 勤方有为
作者:杨涔诗熠 班级:昆八中高二(12)班
“坐而论道容易,找到出路很难,也许要一生一世,也许要数代百年。”
——题记
面对万仞之王屋太行,愚公不择他道,不择避居,而携子孙万代叩石垦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方得天帝助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面对汹涌无情之东海,精卫不置身事外,不托望于他人,而口衔渺小之木石,填茫茫之渊海。人力虽弱,却可屹立天地不倒。故人生而可为者甚多,唯不懈之勤方得有为。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路的未知不是迷茫,而是对自身使命的无限可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里,我们可以为战士,为祖国守住一片疆土、一处人民;我们可以为文艺工作者,提笔为祖国描绘一幅幅隽永丽卷;我们可以为科研工作者,用小小的芯片点亮大大的世界……
这是大有可为的时代,却并非无所不为的时代。张岱说:“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回顾往昔,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的一百年里走过的征程,有人离开,有人选择叛变,有人以身殉道、九死无悔。那些先贤烈士们,在国难当头之际,不背叛祖国;不苟且偷安;不粉饰太平,而是朝乾夕惕,焚膏继晷。于是,长征精神、五四精神在我辈身上传承,并将一代代延续,一代代歌颂。
展望今朝,新时代青年,立于可为之境,以梦为马,方赴有为之境。新冠疫情下,年轻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舍小家、为大家,给无数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而在消防、卫国之事上,又是多少青年前赴后继的身影!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先人以生命为火炬,照亮了宏伟的历史与远方,带来平等的教育与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人人得以有可为之能。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法律的严明与道德的规范,让我们铭记可为的界限,得以在可为之上做到有为。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有那么多逆风执火的前辈可视为偶像,有无数的炬火等待传承,等待创新。吾辈也应争做时代青年,刻苦学习,勤勉自身,知可为而行有为。纵有风雪,万死不辞。
心中恒有对家国、对人民、对天下的关怀,便可为之。奋斗一生,迢迢万里,万里如一。生而可为,勤方有为。
2 筑复兴之基 强少年之国
作者:李桐溪 指导教师:左红燕 班级:云大附中呈贡校区高二文(1)班
站在2021,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征程,历经风雨无数、坎坷万千,才创造当今辉煌。当下时代的青少年应有所作为,肩任鸿钜,巩固中国之斐然成绩,开创新篇章。
心有无私精神,方可为。鲁迅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心怀天下,无所欲求,方可有所作为。倾其一生,投注于医学事业的“糖丸”博士——顾方舟先生,为尽快研制产品,不惜用亲生儿子当试验品,对此却只字不提;做半辈子的物理研究,最终隐迹于沙漠戈壁的物理专家——王淦昌博士,尘封在绝密档案17年的名字被打开,他对此不闻不问。毫无功利心,一心为人民、为国家,舍己而成全别人,也成就了辉煌。
秉持奋斗姿态,方有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国的一支天文团队便做到了如此。“成功了!”一声欣喜若狂的喊叫在陆军带领团队的基地传开,而这声尖叫声背后有多少个日夜的拼搏奋斗,又有谁会知晓?三年,一千多个日夜,无数次试验、重来、试验……最终才有了北斗五号的问世。奋斗是中国人最亮丽的色彩,正是有这样的精神,中国人才能有所作为,中国才能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怀揣坚定意志,方大有可为。古人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旷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著名女作家严歌苓享誉世界,却无人知晓她的过往。她曾在外国留学打工赚钱,洗盘子的胳膊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咬牙坚持这么多年,满腹心酸化作墨水洒落纸间,也共情于世人。中科院院土黄国平走过坎坷求学路也终获得属于自己的光芒。凭着坚定意志,踏遍万水千山,泥泞过后就会是无限的希望。中国人也需要秉承这样的意志,方可推动中国走向更高的地方。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所在的地方,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人就是什么,你如果是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一息尚存,素履所往。我们的人民有希望,民族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以奋斗之姿,携追梦之翼,有坚韧不拔之志,定会造炬成阳,成就理想。
山河犹可期,愿我们华夏民族永远热血,永远自强不息!
3 深谙何可为 方铸大有为
作者:陶伯清 指导教师:张维维 班级:昆一中西山学校高二(1)班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正在世界新旧交替的浪潮中苦苦挣扎,旧时代的断垣残壁再也经受不住敌人铁甲舰的炮火。这时,一艘小小的红船缓缓地从南湖驶来。船员们深谙救亡图存的方式,也有解放民族的志向,就这样,一群深谙救亡图存大义的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大有为。
如果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侠客的模样,那么“知其不可为而力为之”则是当代奋斗者应有的姿态,“知其不可为”是正确的认识,“力为之”则是奋斗的态度与行动。
善于学习,树立正确的观念,乐于借鉴,形成正向认识。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器”便是我们正确而尖锐的思想。想要使其锋利,需要坚持不懈的打磨,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中华民族由救亡图存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那些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英雄精神无不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铁人”王进喜,以个人之躯挑起油田重担;当代“医圣”钟南山,以如山肩膀扛下抗疫大任;“神农”袁隆平,以粗糙双手播种人类未来……他们无不是国之重器,身上刻下了无数闪耀的思想铭文。我们要做的便是细细感受与领悟他们思想的光芒,并内化为自身的信念。
以红色之火淬炼精神之剑,以伟大榜样铸就精神光芒。
敢于实践,用行动铸就辉煌,勤于奋斗,用汗水谱写华章。“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没有行动支撑的思想即使是正确的,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最终只会落得“兵败人亡”的下场。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只是几行墨迹,但运用到现实中便是击破封建主义的利器。鲁迅弃医从文,将思想上的改变外化为笔尖的力量,推进民族意识上的改变;黄文秀名校毕业却投身大山,心怀的亦是将自身先进思想外化为行动,为大山人民谋求幸福。个人的思想进步终究只是个人的改变,而一个真正大有作为的人应当是一个能够改变身边乃至世界的巨人。
深谙何可为,方铸大有为。小小红船如今成长为航空母舰,作为如今掌舵者的我们深深知道这艘船要驶向何方,因为那夜空中闪烁的无数的榜样,正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这个洪波涌起的时代,我们必将大有作为!
4 生而逢盛世 青年有所为
作者:刘世婧 班级:昆十中高二(15)班
鲁迅先生铿锵的鼓励仿佛仍在耳旁:“愿中国青年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如今,我们国家五岳向上,发展日新月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作为新青年的我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前辈们用血和汗铺出了一条能尽情施展自己的康庄大道,让我们“可为”,生逢如今的盛世,我们当有所作为,不负前辈期待!
党领导我们走过百年征程,在这百年中,有无数爱国志士前赴后继,只为将国家建设得更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不畏日军袭,在呐喊声中,用血肉筑起了新的中国;“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邓小平爷爷提出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用真知和实践为中国发展铸牢了物质之基……今天我们高唱国歌,赞颂伟人烈士。同时也要肩负起时代重任,青年有光,中国便不黑暗!
我辈青年,当以理想为帆,不惧远航。理想是成功的种子,播下希望与期待。君可见国民才女武亦姝,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在夺取《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后苦读两年,终考取清华大学;君可闻考古女孩钟芳蓉,以理想为灯,追逐光明,不惧世人非议选择考古学,终获热爱之果。时代赋予我们选择理想的权利,我们理应以回报时代为目的,以报效创造盛世的祖国为最终理想,用个人的小梦编织祖国繁荣昌盛的大梦,扬帆远航。
我辈青年,当以奋斗为桨,不畏风浪。忆往昔,航天“大总师”孙家栋将一句“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践行到底,一生为航天事业而奋斗。看今朝,徐颖在有限的生命、无限的宇宙之间,用“探索”画上等号。她把青春奉献给科学,与团队合力把“北斗”送上星空,以一腔青年热血和奋发的斗志,为中国、为世界指引方向。身为当今中国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包括徐颖在内的北斗导航系统科研工作者们,始终把奋斗作为前进的风向标,在一次又一次的攻艰克难中乘风破浪,书写着青年一代的辉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的精神永远不变。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青年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青年的步伐。曾记否:湘江河畔,伟大领袖毛泽东发出对命运的思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故京楼下,爱国勇士谢绍敏响应时代号召——“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三尺堂前,鸿志学子周恩来唤醒民族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这些前辈们的不懈奋斗让我们放手可为,身为新青年的我们,理应放手一搏,做这时代的“弄潮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岁月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我们这一代人,生逢盛世,重任在身,于人生定向之时,当立鸿鹄之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我们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