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有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 也就是说,“基准利率×倍数”改为了“基准利率+基点”,也直接带来了长期限存款产品的利率出现下降的效果。以国有大行为例,较受欢迎的3年期、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利率从此前的近4%下调至3.35%,其余一年期及以上的各档存款利率都有不同程度调降。 背景 杠杆效应不利于存款市场有序竞争 2015年10月,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金融机构可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自主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存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以来没有调整过。 但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表示,按照存款基准利率倍数确定的利率上限,存在明显杠杆效应。由于长期存款基准利率较高,执行利率也明显偏高,扭曲了存款的期限结构。 特别是个别金融机构利用长期存款利率较高的问题,通过多种不规范的所谓“创新”产品吸收长期存款。其他银行为稳定存款来源,被动抬高存款利率揽储,推升整体负债成本,出现了存款市场由坏银行定价的问题,不利于存款市场有序竞争。 走访 多家银行已下调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指出,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实施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升有降”,半年及以内的短端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的自律上限有所上升,一年以上的长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同时,各金融机构仍可在自律上限之内,与存款人自主协商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并不一定会有大的变化。 23日,本报记者走访时发现,多家银行已下调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也就是说,购买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产品,到手的利息变少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有四大行1年期以上大额存单产品的利率普遍下调,存期越长下调幅度越大,如四大行三年期大额存单的最高利率由此前的接近4%降至目前的3.35%。正是因为长期存款利率可能下降,此前“银行大额存单遭抢购”还登上了热搜。 实施 1年以上的存款占比小总体对存款人影响不大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称,新方案实施后,金融机构无需大幅调整所有期限的存款利率,而且1年以上的存款占比也较小,总体看对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影响都不大。同时,新方案消除了杠杆效应,长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将有所缩窄,有利于引导银行存款回归合理的期限结构。 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金融管理部门的各项规定,如果个人资产配置中中长期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多,收益率可能会有所下降,“如果是之前买的,利率还会高一些,现在不少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都下降了,且降了不少,如果客户想要高收益率,可以选择国债或者理财型保险,国债收益率可以达到3.8%以上,理财型保险收益率约在4%以上。” 到银行咨询存款产品的金阿姨告诉记者,她之前偏爱大额存单,利率相对高一些,“如今大额存单利率调整,为了不减少收益,只好寻求其他产品了。”本报记者 孙江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