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第A12版:观察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4版

第A16版

第A17版

第A18版

第A19版

第A20版

第A21版

第A22版

第A24版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云南中烟红塔集团之班组建设
践行突破文化 汇聚强大动能


红塔集团群团工作部班组建设负责人段燕萍


玉溪卷烟厂卷包一车间包装机械维修作业区班组


玉溪卷烟厂卷包一车间包装机械维修作业区班组长桑丛


物流中心玉溪原料仓储科片烟醇化二作业区班组


红塔集团物流中心玉溪原料仓储科片烟醇化二作业区班组长杨京融

    2021年6月,云南中烟红塔集团(以下简称“红塔集团”)第三届 “最美班组长”评选落下帷幕。“最美班组长”究竟花落谁家?全集团201个注册班组参与角逐,竞争异常激烈。

    红塔集团群团工作部班组建设负责人段燕萍说,想要荣获奖项,班组长带领下的班组工作必须要有“突破”,要发扬“突破精神”,创新才能引发“蝴蝶效应”。

    从2015年起,红塔集团将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放在了班组建设工作上,力求让企业的每一个“能量细胞”都迸发活力,汇聚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当越来越多的班组在全国班组建设评比展示中脱颖而出,红塔集团班组建设也将在更大范围内产生“蝴蝶效应”。

    从服务起步

    突破成为工作“日常”

    在采访过程中,“服务”和“突破”是说得最多的两个词。

    服务,就是为班组这个企业生产经营最小单元解决后顾之忧,用完善的制度和体系保障班组顺利开展工作,从而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红塔集团近年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锤炼内功,通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帮助班组建设少走弯路。2017年,段燕萍凭借自己在质量标准建设方面的专业和钻研,成为了中国质量协会团体标准《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准则》的撰写人之一。这部《准则》可以说为红塔集团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班组建设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服务,就是为员工提供服务,为青年人才和基层员工打通职业通道,让班组成为一线职工劳动创造、技能提升、展现价值极具活力的组织。

    在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制丝车间,每天和5T松散回潮滚筒设备打交道的员工发现原厂设备的灯亮度偏低、照明点小,不利于保养工作的开展。由3个成员组成的小微班组说干就干,花了3天时间解决了这个大家早已习惯的“不利”因素,用LED灯替换原厂设备灯,并在车间进行推广。

    这个小改变,充分体现了一线员工的突破精神。对于红塔人来说,突破是永无止尽的,找短板、搞创新就是突破。在红塔集团,这样的突破成为各个班组建设过程中的日常。

    近年来,红塔集团的班组建设工作不断取得突破。从2015年全面开展班组建设工作以来,集团每年推荐的班组连续4年荣获全省前7名的优异成绩,先后有59个班组荣获“云南省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23个班组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 荣誉称号,3人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2019、2020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经验交流大会上,5个班组荣获全国“示范级”荣誉称号,7个班组入选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典型案例。

    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其实正是个人突破到班组突破,再到集团突破的链条式效应显现。

    以人才为基

    为“玉溪品牌千亿工程”插上翅膀

    站在“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云南中烟确定了“十四五”期间实现“玉溪品牌千亿工程”的目标。

    那么,如何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品牌目标呢?经过红塔集团5年多的实践,班组建设已经成为很好的载体和渠道。班组建设工作已经实现了班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实现了企业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截至目前,红塔集团各厂(部门)都有了班组建设活动的特色品牌。在玉溪卷烟厂,每个员工都有一本小小“宝书”,这本《班组建设49法》集纳了从全厂100余个班组近400个优秀经验方法中筛选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49个“小点子”“小技巧”,能为大家提供涉及质量管理、生产组织、设备管理、人才技能等方面的解决问题的灵感和思路;在楚雄卷烟厂,班组建设实现了迭代升级, “规范班组、效率班组、活力班组、和谐班组”精彩纷呈,“明日之星”“技术之星”“改善之星”的评选让每一个拥有向上之心的员工拥有了展示的舞台;在大理卷烟厂,劳模专家驱动型班组、指标导向型班组以及灵活机动性最强的“小微班组”,创新性地实现了工厂质量提升、生产管理效能升级;而在物流中心,以安全为核心的班组建设,将消灭工作中的不方便为创新着力点,实现了“八个为零、八个百分百”的安全目标……

    班组建设的内核其实是人才队伍建设。生产型企业,一线员工数量多,年轻人、岗位能手要被“看见”,需要舞台。红塔集团致力于将班组打造成一线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劳动创造、技能提升、展现价值极具活力的组织。红塔集团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大班组优胜劣汰力度,让班组“能进能出”,从最高峰的注册班组362个到今年的201个,数量的减少是班组建设从粗放型到精益型的转变。

    对于骨干人才的持续性培养,红塔集团更是打通了人才培养渠道,“以创新和突破精神”为基准,让愿意用心的人有舞台展示,让被“看见”的人才享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

    数据显示,5年多来,红塔集团共选派700多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10人取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评委和骨干证书,63人取得云南省质量信得过班组骨干证书。

    “人才就是企业的未来。当每一个‘能量细胞’都活力迸发,‘玉溪品牌千亿工程’就插上了翅膀。”在采访的最后,段燕萍目光坚定地说:“不管是班组建设还是红塔人的个人发展,都要积极传承云南中烟的‘突破精神’,敢于突破,勇于突破,为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最美班组”长这样

    玉溪卷烟厂

    创建“质量信得过班组”

    走出了一条突破之路

    翻开《班组建设49法》,里面浓缩着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班组建设“百花齐放”的精华。这些高质量的“小点子”“小技巧”,不仅助力各班组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灵感和思路,更记录着玉溪卷烟厂特色班组建设体系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历程。

    打造“质量信得过班组”

    一直以来,玉溪卷烟厂以班组建设作为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实践点,发动全员参与,激发班组创新智慧,将班组建设与工厂的发展同步推进。作为云南烟草系统第一家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的单位,玉溪卷烟厂在班组建设工作中,一直以创建“质量信得过班组”为主线,辅以创新构建班组能力提升平台和班组评价改进模型,从而推动班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团队力打造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突破之路。

    所谓“质量信得过班组”,是指能够稳定提供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信赖产品和服务的班组。去年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的玉溪卷烟厂卷包一车间包装机械维修作业区班组,就是一个完美诠释该定义的案例。据班组长桑丛介绍,该班组是一个技能、素养水平较高的班组,共有27名成员,负责着卷包一车间包装机的维修、保养、技改、搬迁等重要工作。

    一台设备进入玉溪卷烟厂,由厂家的成熟技术人员从安装、调试到转交,往往需要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去年,工厂开展就地技改,需要把卷包一车间的所有设备搬到其他车间。为了保证速度和质量,卷包一车间包装机械维修作业区班组的27个人,每天扑到了设备搬迁、保养、抢修等工作中,创造了7天之内自主拆卸、搬迁、安装、调试并使机器投入正常运转的“奇迹”。

    这正是该班组“质量信得过”的铁证,也是发扬“突破”精神的体现。在桑丛看来,班组所负责的维修工作,和产品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在合理的质量中寻求突破,势必要增加更多维修成本。为此,班组的成员们都树立起了“大质量”观念。作为维修工,在平时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度必须与操作工平齐,甚至更高。班组成员们还积极参与到车间和工厂的质量竞赛环节中,提升产品质量的检验能力。

    培养更多“小小的螺丝钉”

    “我们的班组分为了三部分,技能待提高的青工、车间的中坚力量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班组建设上,我们实行3+N的模式。”桑丛说,车间内软包、硬包、中细支三个区域,分别由三个班组中的中坚力量带动其他人,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形成专业组,除了分散到各个区域中,还要负责除了正常生产运转、维护以外的工作。三个小组用平常负责设备的产值耗来体现价值,形成班组内部的良性竞争,带动了大家主动作为的积极性。

    对于技能待提高的青年员工培养,班组设立创新工作室,每一项创新工作都会在此课题立项,并对车间内青年员工进行招募。青年员工根据兴趣选择创新课题,从中汲取师傅们的创新成果。在班组内部,青年员工们每个月至少要写8个维修总结,每个季度还将进行一次小考,由师傅们对其维修过程进行评价和评定,以此倒逼青年员工在班组中快速提升成长。

    “3+N”的班组建设模式、为青年员工打造的成长模式,助推着玉溪卷烟厂卷包一车间包装机械维修作业区班组蜕变为“质量信得过班组”。“我们班组的宗旨就是匠心专注、臻心制造。”桑丛说,“云南中烟培育千亿级品牌工程的机会就放在眼前,我们作为小小的班组,一定要在生产和维修的过程中,多看一点,多做细些、做稳些、做精些,让设备稳定顺畅运行,守好产品质量。”

    桑丛所在的班组,只是一个缩影。截至目前,玉溪卷烟厂共评选出厂级质量信得过班组23个,获集团优秀班组41个、云南省质量信得过班组22个、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15个,3个班组作为典型经验案例入选中质协新版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教材,为全国各班组开展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物流中心

    像调制鸡尾酒一样建班组

    激发员工“混合动力”

    鸡尾酒是在基酒中混合加入不同的酒或饮料形成口感更丰富、色彩更诱人的一种饮品,魅力在于调酒师的创造性,在于调酒师的大胆突破。有意思的是,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物流中心将“鸡尾酒调制方法”用在了班组建设中。

    激发员工“混合动力”

    从5个到11个,物流中心班组数量大幅增加,这是员工创新性开展工作、多点开花寻找工作突破口的直接体现。当11个班组中的4个班组获得“云南省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3个班组收获国家专利20余项,物流中心班组建设实现了“一年一突破”。

    “哪里不方便,哪里就有突破。”物流中心以效益型班组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学、肯钻研、勇突破。他们将工具运用注入日常工作流程中,打破惯性实现突破;他们在最日常的工作中精益求精,形成标准更高的安全体系。

    物流中心物资仓储班组承担全集团所需卷烟辅料的收发存、盘点等业务,要满足各部门对卷烟辅料库存信息及时准确响应的需求。然而,库存信息响应需要层层传递,效率是管理的掣肘因素。要完成整个卷烟辅料库存信息工作,需要三套系统协同配合,因为系统相互独立导致数据无法共享,直接导致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沟通查询库存信息每次需要耗费55分钟。

    “必须突破系统之间的壁垒,打通数据联系。”确定目标后,班组自主开发物资仓储实物管理查询系统,最终实现三个系统实时库存数据的共享查询、历史数据统计与查询。班组人员用“突破”使55分钟的查询时长陡降至5分钟,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物流中心灵秀成品仓库,他们也在提升效率,保证精准出货。灵秀成品卷烟仓库合理利用库房的层高空间,采用原料框栏对卷烟成品进行码放方式的改造,实现了三层框栏的纵向立体堆垛存储,最大限度扩充库容量,使单个仓间的存储量翻倍。

    为方便新老驾驶员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装卸位置,又一个小小的改变破解了“不方便”,提升了精准度。这个改变就是在仓库门处增加了物流配送职责、装卸车辆停放示意图和库位分布图,当库内配送流程优化后,车辆装卸井然有序,物流配送的效率也得到了突破。

    在物流中心的11个班组中,为解决“不方便”实现的工作突破,可以集结成册;在物流中心,人人争当“创客”已成氛围。其间爆发的创新乘数效应,实现了团队的精益型转变。

    用“+N”激发“千亿”工程驱动力

    物流中心通过班组建设“+党建”“+协同”“+安全”等“+N”系列创新组合触发了发展的混合动力。

    2002年进入红塔集团工作的杨京融,从一名普通仓管员到记账员、安全员,成为物流中心玉溪原料仓储科片烟醇化二作业区班组长,他的岗位职务在变,但内心的那股劲没变。

    靠着那股劲,杨京融带领班组成员盯住货车的篷布,将篷布揭盖设备由人工操作成功转变为机械自动化,消除高处作业的安全风险,大幅提高篷布揭盖效率;盯住除湿机底座,用角钢托架代替传统木制托架,从根本上解决了除湿机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目前这个班组多项“+安全”活动成果的运用和推广为红塔智慧物流建设、企业管理提升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说到“+N”的创新组合方式,物流中心信息设备科三级维修师刀荣贵滔滔不绝。“+党建”中,物资仓储班组就成品整托盘移库业务进行研究,最终明确成品卷烟以30件/托盘裹膜入库,形成以争创“先进班组”活动为着力点,“党建+业务”的深度融合。“+协同”,以降低仓储管理费用为目标,制作《云南中烟ERP系统领用非烟物资操作流程》,充分发挥物流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作用……

    确实,对于物流中心的班组建设工作来说,“+N”背后就是班组建设的无限可能性,就像调配鸡尾酒,只要敢于尝试总有意外的收获。物流中心将激发“突破,永不止步”的内核动力,全力推进打造“玉溪品牌千亿工程”建设。

    本报记者 赵丹青 朱婉琪 曹婕 文 高伟 摄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