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加强班组建设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成就卓越企业的重要抓手之一,开展班组建设,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硕果累累、成效显著。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云南中烟确定了“十四五”期间实现“玉溪品牌千亿工程”的目标。面对新征程,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将“突破”融入奋斗的血脉,“百花齐放”的班组们正在稳步蓄力,用凝聚与创新力求更大的突破。 “最美班组”长这样 楚雄卷烟厂 多措并举抓班组建设 推动工厂高质量发展 班组是企业生产管理运行的基础单元,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而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正结合自身实际,综合分析近几年工厂班组建设的情况,积极谋划,精准施策,有序推进“小微班组”建设,切实发挥班组建设的作用。 开展“质量改善技能金点子”活动 调动职工参与班组建设积极性 郑平是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动力车间的调度作业长,他所负责的动力车间调度班组,所弘扬的突破精神就是“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协作、互相争优”。平台的搭建,激发了全员发力,动力车间调度班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3个软件开发工作,2018年被评为“厂级精益管理(制造)样板班组”,2019年被评为“厂级设备管理优秀班组”,2020年被评为“厂级优秀质量班组”。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这在郑平看来,是班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楚雄卷烟厂全面贯彻执行集团工厂发展战略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牢牢抓住“5+1”产品力提升,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努力促进班组建设上水平。楚雄卷烟厂通过班组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创新工作方式,使班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稳步提升,推动工厂高质量发展。 “我们工厂存在三个明显特点,第一是工厂职工年龄整体偏大,参与班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第二是部门员工基数不均衡,班组建设差异性较大;第三是传统班组建设形式单一,对青年员工缺乏吸引力。为此,我们运用短板管理的方法,依托‘质量月’活动有序推进小微班组建设。”楚雄卷烟厂班组建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摸索,在“全员参与质量提升、全面提高质量效益”的主题下,工厂开展“质量改善技能金点子”活动,以小微班组的形式由1至3人组成,把传统班组由大化小,化繁为简,突出特长,遵循PDCA循环,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质量效益提升、工作技巧分享、发明创新等方面,为班组补齐短板,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班组建设的积极性。 例如,为解决传统方式收集员工健康情况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信息化战略支持小组开发了疫情上报微信小程序,实现了通过手机端可自行填报员工每日健康状况、外出返程情况等相关信息。楚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系统在工厂疫情防控工作中,为工厂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得到了集团和工厂的高度肯定。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微班组是工厂给员工们搭建起的一个新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交流、创新,不仅仅通过培训来提升自身技能,还要结合生产需要进行创新研发,这个平台已经成为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全员发力的一个职工成长平台。 以“更好”为行动指南 推进班组建设迭代升级 为持续推进技术力提升,各班组积极创新建立技能储配库,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人才队伍。例如,电气修理班组引入魔学院网络平台,采用网络学习管理平台对团队成员的学习培训等技能提升活动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促进班组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刚入厂不足2年的修理青工廖银就成为魔学院平台的一名深度受益者。廖银是楚雄卷烟厂卷包车间的一名电气修理人员,新人面对类别繁多的设备,维修工作显得复杂而艰难。“有了这个平台,不仅可以线下跟随师傅们学习,还能在线上利用零碎时间补充学习,这让我感觉眼前的困难一下子迎刃而解了!”廖银说,平台里老师傅们视频讲解的维修案例和维修心得课程最让他受益,现在里面的课程已经有成百上千课,几乎包含了工作中涉及的各个领域,对于新员工来说可以称之为“行走的维修宝典”。正从里面汲取丰富养分的廖银也默默努力,把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平台分享给同事们,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对此,楚雄卷烟厂班组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楚雄卷烟厂将继续以“质量信得过班组”推动班组建设的迭代升级,不断强化班组基础管理,持续推进“小微攻坚团”建设,把有专长、能力强、想干事的职工聚合起来,为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发挥特长,帮他们实现价值。该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为行动指南,做实做深班组建设,为努力打造‘现场管理标杆工厂’的目标任务保驾护航,为集团‘产品力’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 大理卷烟厂 “小微班组”建设 为“效率工厂”赋能 小微班组建设就是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亮眼成绩的创新制胜法宝之一。小微班组,即通过员工发现工作中制约“提质降耗、提高效率”的问题后,即成立攻关型的小型班组,补充了传统班组活动方式单一的局面。 三天就将原厂灯替换 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制丝车间的员工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制丝车间5T松散回潮滚筒上装有一只灯,方便在保养设备时照明,但原厂设备配备的灯射出的光线只集中于一个点,亮度偏低,老化的灯罩也阻碍着透光,保养时有看不清的地方,常需要借助手机的手电筒照明。 由于是进口设备,一开始,大家也没有想过换灯。去年,回潮工段的操作工丰雯瑞、高春荣、谢秉政在保养时,突然灵光一闪:家里用的LED灯节能又明亮,价格也便宜,能否替换设备上的旧灯呢? 3个人说干就干,提出想法后,迅速成立了制丝车间5T松散回潮滚筒照明改进小微班组,只用了3天就将原厂灯替换,解决了照明不亮的问题,并在车间推广开来。 这正是大理卷烟厂自2019年开展“小微班组”建设活动,把班组建设工作落在实处,搭建“做实事干真事”载体的一个生动案例。小微班组进一步激活了班组活力,突破了传统班组建设存在的“上热、中温、下冷”、职工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局面,为大理卷烟厂“效率工厂”的目标赋能助力。 “三人为众”随时攻克难题 据大理卷烟厂工会班组建设负责人介绍,这种小班组是在传统班组下面根据发现问题临时成立的,不投入多余的人力和物力,紧盯需要改进的具体问题,积极运用“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准则”的思想、方法、工具、手段解决问题。 “有新意、接地气”是大理卷烟厂制丝车间生产乙班班组长龚苏华对小微班组建设的第一印象。 龚苏华所在制丝车间的加工环节,决定着产品的内在品质。在平时的工作中,工人们除了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还以各种项目组的形式承担车间的创新创效、问题解决等一系列工作。作为班组长,龚苏华不仅全面负责着班组的生产、质量、安全以及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现场指挥,还在各个项目组中起到统筹规划、穿针引线的作用。 “不同于传统创新项目相对冗长、复杂的申报流程,小微班组从成立小组、课题申报再到结题,周期都比较短,做到了随时立项,随时结题,这可以说是小微班组的一个特色。”龚苏华说,在生产过程中,员工发现一些能够对生产流程、过程质量、管理方法有比较明显改善的一些小创意、小方法,而这些小创意、小方法又达不到传统创新项目立项的门槛,这个时候,小微班组就发挥出了优势,真正体现出了小、实、活、新。 “接地气”形式获员工点赞 连续两年开展小微班组建设活动以来,制丝车间生产乙班班组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管理上的细节进行了优化,为基层践行“知行合一”以及打造“效率工厂”做出了努力。 “在开展班组建设工作这些年来,我们深刻认识到要重视质量信得过班组创建,要结合本厂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班组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接地气’,要让员工主动参与进来。”工厂班组建设负责人说,“小微班组建设开展两年来,得到车间员工的点赞,大家一致说这种班组活动方式好。作为大理卷烟厂班组建设活动的一个创新载体,对集团班组建设的开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去年以来,大理卷烟厂在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创建”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小微创新班组”劳动竞赛活动。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底,大理卷烟厂共注册班组59个。今年5月,大理卷烟厂发出开展“小微创新班组”厂级全员劳动竞赛通知后,这59个班组针对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成立了99个“小微班组”参加劳动竞赛,这99个小微班组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竞赛目标,灵活机动地开展相关工作。 昭通卷烟厂 形成特色班组文化 提升职工队伍“三力” 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通过精心策划、稳步推进,着力打造“生产型”“安全型”“质量型”“降本型”“创新型”“技术型”六型班组,班组建设工作卓有成效。从2016年至今,累计申报班组200余个。 “硬汉文化”不畏艰苦攻坚克难 特色班组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或许这可从昭通卷烟厂的班组文化中窥见一斑。 “硬汉文化”“律奖勤家文化”……这一个个班组文化,正是昭通卷烟厂各班组结合自身实际,传承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昭通卷烟厂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组文化。近年来,昭通卷烟厂班组建设充分聚焦文化引领、人才支撑和技术驱动等几个要点充分发力,实现了班组建设成果的全面开花。通过一个个特色班组文化引导员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提升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为工厂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硬汉文化”,是昭通卷烟厂制丝车间机械修理作业区班组结合生产实际,树立的班组文化。该班组现有员工32人,平均年龄47岁。设备维修属于服务型工种,要为车间生产运营提供优质的设备保障服务。 维修人员的工作常常面临着随时加班或者连轴转,为了服务好生产,他们随叫随到,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例如,在生产运营开始前,他们要提前一至两天到岗,对现场设备进行维护、试机;在生产计划完成后,他们要利用月末或节假日完成设备检修、维修计划。他们在工作中不仅练就了维修人员过硬的技术技能、安全意识、规范意识和团队意识,更造就了机械作业组“不畏艰苦、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 “机械修理作业组就是一支‘勇担当、敢担责、能作为’的硬汉之师,我们将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强硬工作作风提炼为班组文化,称之为‘硬汉’文化。在日常工作开展、班组建设中积极发扬班组文化,用文化牵引员工意识,用意识锤炼技术技能,从而不断推动班组进步,提高设备管理服务质量。”采访中,工厂班组建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硬汉文化”班组,不仅仅是指全是“硬汉”组成的班组,更是他们过硬技术的直接体现。 激发老中青三代创新人才联动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为打好人才培养“持久战”,昭通卷烟厂以“一室一站”为试点,在管理体系、创新团队、奖励机制、人才成长、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大胆创新,有效助推了创新工作。同时“一室一站”还发挥了攻关、集聚、引领的作用,组织技能培训、创新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挖掘职工的潜能和智慧,培养了诸多专业技能精、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全方面人才。 2020年,昭通卷烟厂以“一室一站”为主导,以“青创园”为纽带引领开展QC攻关:紧密结合机型特性,从设备链上深度查找现存或潜在问题进行攻关,在劳模成员、高级技师陈正荣的带领下,技师陶泽虎、赵叶,青年员工虎宏林、温连涛、李亮等骨干致力于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成立QC课题,解决了内框纸歪斜、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交流中获一等奖,在国家局课题交流中获二等奖。 “我们为青年员工搭建学习平台,并结合业务特点开展丰富的活动,高效高质量地为班组培养出一批综合实力过硬的青工队伍。”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昭通卷烟厂将继续以劳模、大师为领军人物,以青创园为纽带,带动青年开展创新。 对于班组建设下一步如何“突破”,昭通卷烟厂班组建设相关负责人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昭通卷烟厂班组建设将努力促进班组建设整体水平再上台阶,通过多项举措,充分以‘突破精神’为引领,打造行业内领先的高品质示范班组,充分发挥其牵引和辐射作用,促进工厂整体班组建设上水平,为‘玉溪品牌千亿工程’目标奠定基础。” 本报记者 曹婕 朱婉琪 赵丹青 文 高伟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