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也是云南学生最热衷报考的省外高校之一。日前,浙江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朱佐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向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今年学校的招生政策情况。 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朱佐想介绍,近年来,浙江大学在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发展迅速。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一。截至目前,浙江大学共有6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1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 朱佐想告诉记者,浙江大学化工系校友、“人民英雄”陈薇院士回忆在浙大读书经历时,曾这样说,“浙大标签伴随着我,母校的光环给了我巨大的前进动力。” 推行“1+7+N”招生模式 对于2021年的招生计划,朱佐想说,今年浙江大学招生规模与2020年持平,继续实行大类招生,新增艺术与科技专业。学校继续施行“1+7+N”的招生模式。“1”对应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是浙江大学王牌荣誉学院,学院毕业生在国内外深造率近90%。“7”是以优势学科为引擎,依托竺可桢学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强基班。“N”是指各专业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和国际交流项目。 近年来,浙江大学实行“‘通专跨融合’+‘四课堂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有机结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协同培养,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创新互动。 面对考生与家长们最为关心的专业确认问题,朱佐想说:“学校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需求。” 云南籍学生筑梦浙大 采访中,朱佐想专门提及,来自云南腾冲、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2016级本科生高近爽,在校学习期间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目前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正在云南景东支教扶贫。这个云南小伙认为扶贫先扶志,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传递出更多的热爱,他也坚信志愿服务将唤来更多的同伴,奉献精神也将在一代代浙大人心中薪火相传。 据了解,我省一直以来是浙江大学招生生源优质省份,我省籍本科毕业生就业及深造前景广阔。近5年,越来越多的地方市、县(区)将浙江大学毕业生纳入人才引进和后备干部培养的选聘高校,也有越来越多的重要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与学校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将浙江大学毕业生作为其重要人才来源基地。根据QS全球高等教育集团发布的2020年度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浙江大学位列全球第35位。 朱佐想特别介绍,来到浙江大学不仅可以有一流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校现有学生社团217家,社团文化节、十佳歌手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多个校园品牌文化。在20余个风格多样的食堂与餐厅里,同学们可以体验刷脸吃饭、智能结算、无感支付、自动计算卡路里、记录分析每餐营养摄入等最新科技应用。学生公寓配有24小时的开水器、自助洗衣机、饮料机等丰富的便利服务设施,全国首创设立厨艺分享吧“毕至居”和多功能自助服务体验室,让同学们能尽情展现厨艺,享受自助服务与生活。 本报记者 曾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