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第A14版:时评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用创新点燃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

    特约评论员 杨朝清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引导孩子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校和家庭都不能缺席。

    孔令鹏是浙江杭州市某初中班主任,最近,他正进行暑期家访。和普通家访不同,孔老师的家访还自带食材,现场教做菜!孔老师希望,用美食、家庭角色互换等方式深入推动极具成就感的劳动教育,培养主动、积极、快乐的夏初“劳动小先生”。(8月17日《钱江晚报》)

    家访的初衷,在于打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家校互动,塑造教育合力。稀缺而清新的“自带食材家访”,不仅让同学们丰富生活技能、提升生活品质,也有助于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自带食材家访”见证了一位教师的用心良苦,也折射出为人师表者的自律自制——即使让家长准备食材,家长也大都不会有怨言;自带食材给学生们“送美食”,不仅是一种物质馈赠,更是一种言传身教。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孩子中心主义”让“00后”得到了万千宠爱;孩子们在家庭资源配置中处于优先地位,许多事情通常都由父母乃至祖辈代劳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不仅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也不愿意劳动、不会劳动甚至鄙视劳动。对未成年人的劳动教育进行“补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自带食材家访”能够取得良好成效,既在于选择了合适的切入点,也在于坚持了因材施教。对于喜欢吃、讲究吃的中国人来说,哪怕就是孩子们也不缺乏对美食的热情;以家常菜入手,让孩子们掌握实用技能,很接地气。根据同学们厨艺的不同水平,“零基础”的包教包会,有一定厨艺基础的指定菜品来完成作品,厨艺较高的“盲盒开菜”根据现有食材来烧菜,尊重同学们的差异性,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让“自带食材家访”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从而让同学们有很强的获得感,家长们也很认同和赞赏。

    一道道家常菜的背后,隐伏着幕后劳动者辛勤的付出甚至富有智慧、激情和灵感的创造。摘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通过自己动手、亲历而为,孩子们不仅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也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与艰辛。通过“劳力”来达到“劳心”的作用,从而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审美的熏陶,这才是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引导孩子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校和家庭都不能缺席。一道家常菜,不仅彰显了制作者的厨艺,也彰显了他的审美、品位、偏好。“自带食材家访”通过角色体验,孩子们能够增强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减少食物浪费,增强对劳动的认同和对劳动者的尊重。

    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传统的家访也应与时俱进,注入一些新鲜内容,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自带食材家访”即使不便复制,其新意和心意都值得学习借鉴。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