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8月20日 星期五
第A07版:深度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1年08月20日 星期五
“蜻蜓博士”发现36个新种 出版5本专著










    “红蜻蜓,蓝蜻蜓,翅膀系着美丽的虹。”很多市民小时候在农村经常看到蜻蜓。有这么一个人,小时候就迷恋蜻蜓,大学时虽然学的是化学,但始终没有放弃对蜻蜓的喜爱,攻读博士时又追逐蜻蜓、研究蜻蜓。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国内外,采集了许多蜻蜓标本,发现了蜻蜓新种36个,建立新属1个,出版了5本专著。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张浩淼。

    捉蜻蜓是他最喜欢的事情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看到,在张浩淼的桌子上,摆放着《中国蜻蜓大图鉴(共2册)》《蜻蜓飞行日记》。

    关于张浩淼与蜻蜓的故事,要从他小时候讲起。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有一个5岁的小朋友正在河边追逐蜻蜓,旁边一位中年男子坐着钓鱼,这个小朋友就是张浩淼,而钓鱼的是他父亲。他们家旁边有条河,一到春天,蜻蜓便从河里冒出来,这让他觉得大自然非常神奇。 

    到了小学、中学,他始终保持着对蜻蜓的喜爱。放学后,他会和小伙伴跑去捉蜻蜓,捉回来后玩玩又放掉,这成了他成长中的一大乐趣。蜻蜓的幼虫称为稚虫,生活在水中,体色暗淡,不仔细找的话还有点难发现。

    中学时,他会瞎捉摸怎么制作蜻蜓标本,如何风干,如何保留蜻蜓的颜色,怎么让标本好看。 

    记者问:“中学时,课业压力很大,会影响你的学习吗?”

    他笑着说:“虽然课业很重,但不能阻止我出去寻找蜻蜓的决心,这个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止的。你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不管再累再苦再忙都会坚持下去。我想,抓蜻蜓便是我最热爱的事情了。”

    大学时寝室里蜻蜓飞舞

    高考填报志愿时,家里人对昆虫学不了解,怎么都想不到还能以爱好蜻蜓、研究蜻蜓为职业,反对张浩淼填报生物学或昆虫学。后来,张浩淼被大连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录取。大学期间,他经常出去捉蜻蜓,或者从河里捞一些蜻蜓幼虫回来,放在鱼缸里养,成虫后,这些蜻蜓翩翩起舞,书桌上、阳台上到处是。一两天后,这些蜻蜓就飞走了,回归到大自然中。

    有点遗憾的是,当时大连的蜻蜓种类非常少。于是,张浩淼就把希望寄托在北京地区。在春夏时节,他经常往返于大连和北京之间寻找蜻蜓,只为看见一些好看的蜻蜓。制作蜻蜓标本一直存在一个难题:由于无法保存蜻蜓细胞内的色素,制成标本后,原有的鲜亮颜色往往变成难看的灰暗色。他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找到了一种方法,能够将蜻蜓原本的颜色“凝固”下来,这项独特的技术使得他的标本非常漂亮。

    2006年,张浩淼有幸结识了中国蜻蜓学家江尧桦。江尧桦先生给了他很多帮助和鼓励。2008年,他成功转行,考取了华南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正是他一直痴迷的蜻蜓研究。

    蜻蜓研究是他毕生工作

    博士毕业后,张浩淼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一直从事蜻蜓研究。野外采集标本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未知的风险。2012年的一天,他们在大理苍山科考,由于高山缺氧,忙碌半日后他突然感到手脚发麻,然后浑身抽搐、呼吸困难。事情突发,同事李斌不顾一切地背着他往山下跑。

    张浩淼后来谈到,他当时很绝望,也曾痛苦挣扎,不知道李斌背了他多久才联系上了大部队。之后,他和李斌成了好兄弟。

    “野外考察还是很辛苦的。”他说,白天要在溪水边、河边捕捉蜻蜓,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塑料盒里,进行贮存和风干,晚上还要制作标本、录入数据。一次又一次的艰辛野外考察,才得以换来丰富的蜻蜓标本和数据。张浩淼说:“我们在云南记录到了450多种蜻蜓。每年科学考察中也会发现新种、新记录种。至今我已经发现了36个蜻蜓新种,建立新属一个。我们推测云南有500多种蜻蜓。”

    2019年,张浩淼出版了专著《中国蜻蜓大图鉴(共2册)》。

    问答

    记者:“蜻蜓点水”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个成语。经常会看到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这是为什么呢?

    张浩淼: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在向水中产卵。蜻蜓一生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卵,第二阶段就是幼虫在水下生活,第三个阶段是蜻蜓飞行阶段。另外,也有的蜻蜓会把卵产在水附近的植物或朽木上。

    记者:蜻蜓看着都差不多,是如何区分的呢?

    张浩淼:通常所说的“蜻蜓”,实际上包括了“蜻蜓”和“豆娘”在内的所有蜻蜓目成员。在蜻蜓中又有明显的“蜻”和“蜓”之分。

    身体纤细,体型较小,前翅和后翅形状相同;休息时翅合拢竖立于背上;头呈哑铃型,两个复眼相距很远。这一类称之为“豆娘”,学名叫做“蟌”。

    身体粗壮,体型较大,前翅和后翅形状明显不同,后翅在基方明显加阔;停歇时翅膀伸开;头部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特别发达而巨大的复眼,两个复眼在头顶连接或者相距很近;面部很发达,隆起很高。这一类称之为“蜻蜓”。“蜻”和“蜓”的区分就比较复杂了。

    记者:研究蜻蜓有什么意义?

    张浩淼:蜻蜓,可以说是一种监测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以及水环境质量的生物。蜻蜓可以有效地评估蜻蜓栖息地的环境质量。

    本报记者 杨质高 实习生 毛丽丹 文 通讯员 张浩淼 供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