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迎来旅游出行和探亲访友的高峰期,有的人一天打卡N个景点,有的人一天吃遍一座城。近日,“极限24小时吃遍某城”挑战走红网络,吸引不少网友争相模仿起来。看起来很有趣,但医生提醒,饮食可以多样化,但总量一定要控制,这些极限打卡很容易引发消化道疾病。
合理三餐有助于缓解健康隐患
“这类旅行其实有一个共同点:日常生活习惯被打乱。”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牟波表示,“平常8点起床,但是这类打卡可能让你6点甚至更早就要起床,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抵抗力也受到影响。特别是小孩和老人,对他们的精力、体力都是有很大影响。生活规律打乱以后,代谢改变、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处于一个低谷状态。”
如何降低这类旅行带来的伤害?牟波表示,保证三餐很关键。“旅行当中可能没办法固定作息时间,但要尽量保证三餐的供应。”牟波表示,“正常的三餐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能量,缓解内分泌紊乱的情况。”
要根据自身的肠胃状况选择饮食
“目前网络上火爆的‘24小时打卡一座城’,这类旅行需注意的是,饮食可以多样化,但总量一定要控制。”牟波建议,旅行中品尝美食无可厚非,但要注意量。“如果这个地方的美食种类较多,可以一种尝一点,但不能暴饮暴食,否则会造成肠胃负担,甚至引起消化道疾病。此外,了解自己的肠胃状况。沿海地区的生腌、成都和重庆的麻辣火锅、西北地区的面食等都需要根据自身的肠胃状况进行选择。最后,在旅行途中可以带一些蛋白类的食物,如牛奶、卤鸡蛋、牛肉干、豆腐干等。”牟波说。
牟波表示,除了适量饮食外,游客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的饮食习惯,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规划适合自己的餐饮,切勿强迫肠胃。旅程中可随身携带一些止泻、助消化的药物,时刻关注自身情况。
勿将果汁等饮料作为水分补充剂
需要注意的是,旅行途中可能出现吃泡面或者类似快餐解决,会导致人体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摄入不足。牟波建议,在无法保证蔬菜摄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水果或者随身携带的维生素片进行补充。
还要注意的是,旅行途中,不能将果汁等饮料用来补水,它们会让我们体内的糖分增加。牟波说:“补水最好是日常饮用水或矿泉水。”
牟波表示,在去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里,有人体每日需要摄入的营养配比,大家可以根据指南里的相关建议来进行旅途中的饮食配比。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总量120克~200克;推荐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推荐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克~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毫升以上液态奶;平均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克~300克,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克~150克,薯类50克~100克。
医生提醒,旅程中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而且随着天气逐渐变凉,一定要穿防寒衣物,防止身体失温。冬季出行天气寒冷,极易受寒感冒,所以外出旅行要预备好便于携带、治疗伤风感冒的药品。
本报记者 陶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