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名单。其中,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入选体制机制创新类案例。这也是历届评选以来,云南省唯一入选体制机制创新类的案例。
这次入选的60个创新案例,包含全媒体传播建设类17个、内容供给创新类21个、运营服务模式创新类12个、数字技术应用类7个、体制机制创新类3个。60个创新案例充分反映了我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
整合资源聚合内容突出便民服务功能
《春城晚报》创刊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新创办的晚报。2013年创造了年广告收入突破3亿元的骄人业绩,发行量最高时达到30万份,是云南省内都市类报纸龙头,也是全国百强报纸。
2010年,在云南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春城晚报社改制为云南春晚传媒有限公司;2012年,春晚传媒开始尝试互联网转型融合布局;2015年,围绕内容生产、技术核心两个主题开始自主研发互联网移动端;2019年,春城晚报CW新闻客户端正式更名为开屏新闻,开启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双品牌发展,实现全员转场新媒体的历史性跨越。
经过不断融合发展,到2022年,春晚传媒完善移动优先策略落实机制,全面推进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创新,积极探索IP化、品牌化、专业化、一体化运营模式,持续扩大视听化优质内容供给。
《春城晚报》坚持“内容为王”,着力打造公共新闻、深度调查、行业新闻三大板块,聚合全国全省时政、民生、文旅、社会、舆论监督类优质原创内容,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民生领域精品力作。开屏新闻通过资源整合和内容聚合,做强教育、卫生、养老、交通、就业、旅游、文体、房市等民生内容,包括“探校园”“寻良医”“逛菜场”“游公园”“养老院”“进社区”“小记者”等板块,突出便民服务功能。
打造全媒平台矩阵触达受众服务民生
在经营方面,春晚传媒通过“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差异表达、全媒传播”的理念做好全案营销,不断拓展经营业务,提升经济效益。
2023年,春晚传媒创办了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生活节。生活节以送政策、送文化、送服务、送健康、送福利“五送”为内核,深入街道、社区,全年举办了百余场系列便民惠民活动,累计覆盖人群1000万+,带动开屏新闻客户端新增下载量近110万,增强了春晚传媒的影响力和营收力。其中,“普法强基·云南百佳十优法律明白人”评选活动覆盖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该活动以群众的需求作为普法方向,统筹整合各类新媒体普法资源,打造全网存在、全时响应的普法新媒体平台矩阵,释放“媒体+政务+服务”合力,传播“政”能量。“吃喃米线市集”系列品牌活动和“银发港湾课堂”、媒体开放日、情绪咖啡亭、昆明的声音等活动也纷纷落地,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特色,做到三天一小活动、一周一大活动的频率,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触达本地受众,做好民生服务,拉动客户端下载,最终增加经营收入。
坚持融合发展探索提升内容生产能力
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春晚传媒坚持进行融合转型的探索。
目前,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初步形成双品牌媒体矩阵,形成由报纸、开屏新闻客户端、官方网站、新浪官微、微信官方公众号、开屏新闻抖音号等32个全媒体平台组成的媒体矩阵,全网触达率超过8000万,形成了强大的矩阵传播网络。
截至2023年底,开屏新闻客户端当年新增下载200万次;春城晚报微博仍是云南区域唯一一个千万级粉丝量媒体微博;其他各平台基础数据均有大幅增长。
下一步,春晚传媒将继续积极挺进媒体融合深水区,继续完善和优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组织结构调整、薪酬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等改革调整工作,增强优质内容生产内生动力和流量获取能力,不断提升正面宣传能力,唱响主旋律、宣传主阵地,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云南声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
声音
地方媒体在智能时代的新融合
体制机制创新是媒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媒体环境。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彰显了创新在媒体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杜忠锋
面对人工智能与飞速发展的媒介融合新业态,云南春晚传媒有限公司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新步伐,勇探报业体制机制创新路径,为报业发展提供了地方媒体媒介融合出彩案例,丰盈了地方媒体在智能时代的融合形式。
——云南省高等学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大理大学教授马永春
本报记者 杨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