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收假开工第一天,昆明微博同城热搜榜上,“云南人对菌子的研究已是nextlevel(更高层次)”热度居高不下。热搜中是《舌尖上的中国》视频片段,里面介绍:云南有900多种可食用野生菌,不同环境造就不同风味,云南人在研究的道路上“险中求鲜”,一刻不停。
在冬季这个万物皆可“藏”的季节,野生菌早早在山野林间退场,但云南人似乎离不了这一口“鲜”。2月5日,记者走访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发现当前市场内仅有松露一种野生菌在售,其余菌类均为人工种植,但销量并不差,许多人工菌也是昆明人冬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春节前夕,以羊肚菌、黑皮鸡枞菌为代表的人工菌销量显著攀升,其中羊肚菌单日销量可达数吨,成为节前消费主力。
松露200~1000元/公斤
作为目前市场上唯一的野生菌品种,松露价格保持稳中有升。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市场部主管翟占世告诉记者,松露200~1000元/公斤,价格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体大小及成熟度。春节前夕价格出现小幅波动,每公斤最高上涨100元,节后会缓慢回落。而市场中出售的松露,云南本土生长的占总供应量的90%以上,少量来自贵州、四川等邻省。
此外,羊肚菌以每公斤六七十元至一百三四十元的价格成为明星产品,黑皮鸡枞菌、金耳等也受餐饮行业青睐。商户反馈,春节前饭店集中备货及礼品需求激增。“相比野生菌的时令限制,人工菌能保证全年稳定供应。”一位菌商说。
记者了解到,菌子市场在不同节令下会出现明显的波动:人工菌销售旺季将持续至三四月份,此后随着气温回升,野生菌将于三月开始零星上市,四月后种类数量逐渐增加。野生菌子和人工菌在市场形成互补之势,确保一年到头都有山珍可以享用。
翟占世表示,云南本地人工菌种植已形成规模效应,羊肚菌等主要品种基本实现省内自给,少量外省货源作为补充。稳定的供应链使得人工菌规避了野生菌的季节性断供风险,尤其在春节等重要节点发挥保供作用。
野生菌的保鲜小妙招
在云南,有不少美食爱好者钟爱野生菌,为一年到头能吃上野生菌,“美食家”们各有妙招。
“牛肝菌、鸡枞,是我们家非常爱吃的野生菌,买回来后我们会用蒸或油爆的方式预处理后真空冷冻保存。”孙女士向记者介绍,“像见手青这样有毒的菌子处理起来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多放油,炒制时菌子出汁了也要接着炒,直到菜汁只剩清油,炒好后油封浸泡菌子,按菜量分装好真空冷冻保存。随食随取,口感几乎和新鲜的一样脆嫩鲜美,这个办法弥补了野生菌不是全年都有的遗憾。”
策划 王云 统筹 何晓宇 本报记者 孙嘉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