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话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保山小伙自创“功夫街舞”

韦涛在苦练街舞

3月17日,话题“当街舞遇上武术”登上了微博昆明同城热搜榜。话题内容是,一位年轻的街舞舞者将中国传统武术招式与街舞节奏巧妙融合,创造出独特的“功夫街舞”,引发网友热烈讨论。网友们纷纷留言称赞:“功夫街舞的帅气程度达到了新高度!”“中西合璧,太有创意了!”“原来街舞还能这样跳!”这位舞者正是来自云南保山的韦涛。

今年29岁的韦涛,从小就展现出对运动和节奏的浓厚兴趣。他回忆道:“小时候,我哥哥发现我活泼好动,便建议我去学街舞。”韦涛在街舞领域展现了极高的天赋,学习动作速度快,舞蹈基础扎实,身体柔韧性极佳,许多高难度动作对他来说游刃有余。他的舞蹈风格干净利落,力量感十足,仿佛习武之人,因此被他的师傅向东戏称为“功夫涛”。

韦涛从小怀揣着“武侠梦”,学习街舞后,他萌生了将武术与街舞结合的想法。为了更好地掌握武术招式,他在学习街舞的同时,也开始系统地学习武术。2011年,他首次尝试将武术元素融入街舞表演。当时,他不仅在服装上选择了唐装和国风头巾,还在舞蹈动作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他解释道:“我在编排舞蹈时,巧妙地将武术招式融入街舞中。比如,将太极推手的绵柔动作融入Popping(震感舞),让震点更具韵味;把扫堂腿与AirFlare(大回环)结合,增强动作的力量感和连贯性;在武术盘腿的基础上加入单手倒立,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独特的融合让观众耳目一新,赢得了广泛好评。

韦涛并不满足于仅仅将武术与街舞结合,还将目光投向了云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云南民族街舞团的一员,韦涛与团队在团长向东的带领下,成功将保山的永子文化、马帮文化以及佤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街舞作品中。他们的作品通过街舞的律动展现了永子围棋的博弈,用舞蹈动作模拟马帮在崎岖山路上的行进,还将佤族、彝族的传统舞蹈元素与街舞巧妙结合,形成了独具云南特色的舞蹈风格。

“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自信、充满活力,勇敢尝试新事物。”韦涛说道。展望未来,他希望能够继续深入挖掘云南的文化题材,将其转化为更多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他表示:“尽管街舞起源于西方,但我们可以凭借对文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表达,让它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策划 王云

统筹 何晓宇

本报记者 罗宗伟 蓝灏 文 受访者供图

  • 保山小伙自创“功夫街舞”

  • 麻园诗人从云南走向世界

  • 微博昆明同城热搜榜TOP5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