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读者来论

禁止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是良策

□ 关育兵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通过强化执行监督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严令禁止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这一举措直击劳动领域的痛点,对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3月17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现象在许多企业中普遍存在。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频繁安排员工加班,甚至长期剥夺员工的带薪年休假。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模式,不仅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还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长期的过度劳累不仅增加了劳动者患病的风险,还引发了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许多劳动者因工作繁忙,无法陪伴家人,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也没有时间发展个人兴趣,生活被工作占据,失去了应有的平衡与幸福感。

从宏观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首先,过度劳累的劳动者难以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长期如此会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其次,劳动者缺乏足够的休息时间,直接抑制了消费活力。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劳动者因工作繁重而无暇消费时,经济的良性循环将受到阻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此次政策明确要求加强对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的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约束企业的违法行为,使其不敢轻易触碰法律底线。相关部门应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主动深入企业,了解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和休假情况。对于劳动者的投诉和举报,应及时响应并认真调查,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惩,绝不姑息。通过高额罚款、责令整改、纳入企业诚信黑名单等手段,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

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转变经营理念,认识到保障劳动者权益与企业发展并不矛盾。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员工劳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效率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单纯依赖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产出。

此外,劳动者自身也应增强维权意识。当遭遇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时,不应选择沉默或忍耐,而应勇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工会组织应积极发挥作用,为劳动者发声,与企业进行协商谈判,推动企业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

总之,强化对违法延长工作时间的监督,不仅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让劳动者享有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充足的休息休假,从而提升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 少儿医疗保险乱象亟待解决

  • 禁止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是良策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