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发 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金沙江元谋盗龙改写兽脚类演化史

头骨

出土化石的具体地层

4月2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eerJ》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楚雄州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成果。论文描述了一种全新的中棘龙类兽脚类恐龙,并将其命名为“金沙江元谋盗龙”,意为“生活在金沙江畔、产自元谋的掠食者”。

这具恐龙化石的发现可追溯至2006年。当年3月,楚雄州博物馆的王国付和刘德知等人,在元谋县姜驿乡野外考察时,于中侏罗世张河组地层中发现了一具保存相对完整的恐龙化石。化石包括一个几乎完整的头骨及下颌骨,以及11节连在一起的前段脊椎(含10节颈椎和1节背椎)。这套骨骼成为后续确立新属种的重要依据。

研究人员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认,金沙江元谋盗龙是一种中型肉食性恐龙,归属中棘龙科,是目前已知最原始的中棘龙类成员之一。相比于大多数生活在晚侏罗世的中棘龙类,金沙江元谋盗龙的生存年代可追溯至中侏罗世,这一发现填补了中棘龙类恐龙早期演化历史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拥有中国中侏罗世异特龙类恐龙中保存最完整的头骨。

除了新种命名,本次研究还对兽脚类恐龙的系统位置进行了重要修正。分析结果显示,皮亚尼兹基龙科应为鸟兽脚类的姐妹群,而非此前归入的巨龙类,这为理解早期兽脚类恐龙的演化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元谋县姜驿乡一带的恐龙化石资源丰富,年代从侏罗纪早期一直延续至晚期,既有植食性恐龙,也有肉食性恐龙。除了本次公布的金沙江元谋盗龙,姜驿地区还出土了姜驿元谋龙、始马门溪龙、杨氏云南龙、太东云龙等珍贵物种。同时,也有在禄丰、双柏等地常见的许氏禄丰龙、巨型禄丰龙、金山龙等化石记录,展示出一个多样化的侏罗纪恐龙世界。

本报记者 杨质高 文

楚雄州博物馆供图

  • 出土王冠重现华光

  • 金沙江元谋盗龙改写兽脚类演化史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