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崇山峻岭间,哈尼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开垦出壮观的元阳梯田,层层叠叠的水田映照着天光云影,宛如大地的指纹。这片梯田不仅是农耕文明的奇迹,更是哈尼族与傣族、彝族等兄弟民族协作共生的见证——上游的哈尼人引水灌溉,下游的傣族人民合理用水,共同维系着这条跨越民族的生态链。2013年,元阳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农业智慧,更是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生动写照。
哈尼族的历史,是一部与其他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奋斗的史诗。他们的先民“和夷”源自古代羌族,历经迁徙与融合,最终在滇南扎根。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哈尼族与汉族、彝族、傣族等各族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抵御法国殖民者的侵略,守护家园。新中国成立后,哈尼族代表与傣族、拉祜族、佤族等兄弟民族代表一同赴京观礼,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返乡后,他们召开“兄弟民族代表会”,以盟誓立碑的方式巩固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稳定。
哈尼族的文化,也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不断丰富。他们不仅保留着“苦扎扎节”“黄饭节”等传统节日,也欢庆春节、火把节、泼水节,与各族同胞共享喜悦。在茶马古道上,哈尼族马帮与各民族商贾互通有无,茶叶、盐巴、布匹的贸易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更增进了民族情谊。
今天的哈尼族,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他们传承梯田农耕智慧,发展生态旅游;他们学习现代技术,推动乡村振兴;他们与其他民族通婚联姻,文化交融日益加深。从梯田到茶山,从节庆到日常,哈尼族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真实历程。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云南为例》(立项编号:SKPJ2024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屈睿、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