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网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安徽一自行车赛事发生连环摔车事故

一参赛者头部遭后车碾压 目前昏迷未醒病情不稳定

事故发生在距离终点约两公里的一处隧道内 视频截图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5月11日在合肥举办的环巢湖全国自行车公开赛现场,有参赛者因摔车事故受伤,其中一位伤者疑似头部遭到后车碾压,伤情较为严重。5月14日,记者从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获悉,该比赛中确实发生了事故,有参赛者因此受伤。记者向该伤者友人了解到,目前伤者仍处于昏迷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相关管理部门需尽快建立并完善选手注册积分分级制度,以降低国内业余自行车比赛中摔车事故的发生概率。

视频显示

参赛者变道超车时发生事故

据网友“十年亲子骑行”发布的事故现场视频显示,在骑行至距离终点约两公里的一处隧道时,一名参赛者在骑行过程中试图变道超越前车,而被超车的参赛者在察觉到对方变道意图后,迅速做出对抗动作。双方失去平衡倒地,随后,发生多名参赛者连环摔车事故。其中,那位进行对抗的被超车参赛者受伤最为严重。从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到,在事发隧道内,多名车手因事故波及而身体受伤、车辆受损,不得不停下休整。该网友称,发生事故的是男子大师组参赛者。

该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骑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部分网友指责变道者,认为其变道行为过于随意,没有考虑其他参赛者的安全,存在强行挤占车道的嫌疑;但也有网友表示,在激烈的自行车比赛中,暂不能将此类变道行为简单判定为恶意行为。

5月14日,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工作人员证实了此次事故的发生,并表示确有参赛者在事故中受伤,但截至目前,尚未接到有人因本次事故身亡的报告。

随后,记者联系到视频中疑似头部遭碾压的伤者友人。据其透露,伤者伤情极为严重,出现脑部多处出血、脑挫伤等情况,目前病情尚未稳定,仍昏迷未醒。

律师说法

自甘风险原则有适用边界

对此事,有不少网友提出疑问:参加此类比赛的参赛者都签订了相关免责协议,遇到此类事故是否算自甘风险?

针对自甘风险原则的适用边界,浙江铁券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永辉律师告诉记者,《民法典》第1176条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因此,自甘风险原则仅免除其他参赛者的一般过失责任,若存在恶意别车、违规变道等故意或重大过失,施害者仍需担责。同时,参赛者签署的《风险告知书》等免责协议通常有效,但若组织者未尽到赛道安全检查、医疗救援延误等义务,仍需承担部分责任,不能免除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张永辉表示,在此次事故中,伤者虽签署免责协议且适用自甘风险原则,但若赛事组织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或其他参赛者存在故意、重大过失,仍可追究相应责任。伤者家属可通过法律程序锁定赛事录像、医疗记录、现场照片等证据,综合运用保险赔付与侵权索赔维护权益。

业内人士

建议推行分级分组比赛制度

公开资料显示,环巢湖全国自行车公开赛始于2012年6月,截至2025年,此项赛事已举办了11届。今年比赛的赛道全程约156公里,设男子精英组、男子大师组、女子精英组、男子公开组、女子公开组5个组别,仅限弯把公路自行车参赛,共有2600余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参赛。

针对此次比赛中出现的事故,自行车运动业内人士张先生指出,近年来,自行车骑行运动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据他了解,业余公路自行车比赛发生摔车事故并非个例。他指出,此类赛事报名门槛相对较低,主要依据参赛者年龄段进行分组,如18岁至35岁划归精英组,36岁至60岁则为大师组。同时,比赛对选手骑行平均速度设有一定标准,这也使得参赛者需面临相应风险挑战。

“在比赛过程中,车手为节省体力,常借助前车形成的破风效应,因而车距往往保持较近。一旦前车出现突发状况,后方车手难以及时制动,极易引发连环摔车的严重后果。”张先生介绍,在自行车赛事领域,摔车事故难以完全规避,即便在职业自行车赛事中,此类意外也偶有发生。

在此背景下,张先生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并完善选手注册积分分级制度,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组织分级分组赛事,以降低业余自行车比赛中摔车事故的发生概率,为广大骑行爱好者营造更安全、有序的竞赛环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鲁玥

  • 家长怀抱婴儿站校门口执勤

  • 一参赛者头部遭后车碾压 目前昏迷未醒病情不稳定

  • 一母亲失手打死女儿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