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学生家长反映,暑假期间昆明出现了一批自称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人卖碳素中性笔,且专门挑落单的中学生进行推销,软硬兼施下,让学生扫码购买。
“我儿子读初一,放暑假前最后一天在学校考完试后坐地铁回家,在白云路地铁站口出来后,自称大学生的人走上前称勤工俭学,让我儿子买笔,3盒共花了150元。”该家长告诉记者,他孩子一看是普通的碳素中性笔,还要卖50元一盒,就跟对方说不需要也没有钱,对方就硬要看他手机里的微信零钱余额,发现有150元后硬让他孩子买了三盒。孩子回家后不敢说,后来他们问起才道出了原委。
另一位女士则称自己的孩子已经上了高中也没能幸免,同样是卖50元一盒。“我儿子是前两天在云南师大附中对面的街道上被推销的,不买就各种打苦情牌,反正就是不让走,孩子脸皮薄,只能勉强买下一盒,回来一看都是质量很一般的碳素笔。”
据家长反映,这些碳素中性笔在文具店也就20元左右一盒,甚至网上做活动的时候9.9元就能买到。这些人在街头推销时大有不买不让走的架势,涉嫌高价强买强卖。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在昆明出现,全国多地近期也有案例曝出来。7月27日,武汉某漫展门口,就有团伙冒充“大学生创业”,以完成学业任务等话术让年轻学生买笔,有目击者拍摄到全过程后还遭到辱骂威胁。该团伙自称有80人支持,一男子甚至对目击者进行人身威胁。
针对上述情况,有法律专业人士支招,未成年人所接触的社会事件不多,同情心容易被人利用,建议学生遇到主动搭话的陌生人一定要警惕,以保护自身安全为首要任务。首先,尽量在对方推销过程中快速走向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被带入空旷人少之地,如果附近有公安机关执法岗亭或遇巡逻警察则进行大声求助;其次,在被推销过程中拒绝态度要坚决,并表现出家长在附近的姿态,如果遇到被多人围堵脱不了身,尽量向身边成年人或临街商户求助;第三,在保障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不得不购买后,及时告知家长或拨打报警电话。
该法律专业人士称,虽然这些推销人员的单笔交易金额不高,但报警后公安机关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判,例如过程中是否涉及威胁逼迫、是否涉及限制人身自由、是否属于寻衅滋事等。如果警情较多,还会判断是否为团伙作案,一旦有违法行为且累计金额较高,这些推销人员或将涉嫌刑事犯罪。
本报记者 尚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