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武定发现东亚最早蜥脚型类恐龙

化石年龄追溯至早侏罗世最早期

吴氏武定龙主要保存的骨骼

7月2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科研团队在楚雄武定县鱼坝村组地层中发现并命名了一种新的早期蜥脚型类恐龙——吴氏武定龙。这是迄今为止在东亚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蜥脚型类恐龙。

吴氏武定龙化石出土于楚雄州武定县万德镇的下侏罗统鱼坝村组地层中。地质对比显示,该地层年代早于禄丰地区广为人知的下侏罗统禄丰组。此前,禄丰组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含恐龙骨骼化石地层。此次发现意味着我国恐龙动物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早侏罗世最早期,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研究价值。

研究显示,吴氏武定龙是目前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蜥脚型类恐龙。和我国已命名的其他早侏罗世蜥脚型类相比,武定龙的体型明显更小。根据头部骨骼和脊椎的愈合状态推测,它应代表一成年个体。同时,其骨骼形态具有一些更“原始”的特征,如牙釉质较光滑、肩胛骨纤细、桡骨和肱骨长度的比例更高、手指较长等。与其他早期分化蜥脚型类属种相比,武定龙前肢的形态特征说明了它更可能是一种两足行走的恐龙。

研究团队结合前人数据,构建了一个包含我国所有早期蜥脚型类恐龙的新系统发育特征矩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同样说明,武定龙是目前东亚地区最早分化的蜥脚型类。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蜥脚型类恐龙可能在晚三叠世或三叠纪-侏罗纪交界期已在东亚开始演化。另外,分析结果也支持武定龙与分别发现于南非和德国下三叠统中的两种恐龙构成一单系类群,意味着东亚地区的蜥脚型类起源很可能发生在晚三叠世或者是三叠纪-侏罗纪界限附近,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大学、中国地质博物馆和禄丰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联合完成研究。

本报记者 杨质高 实习生 李思妤 文 图片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在龙陵,看见树的“边界感”

  • 濒危野生植物镰萼虾脊兰开放

  • 武定发现东亚最早蜥脚型类恐龙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