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市民翟先生向记者反映,他58岁的母亲翟女士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做CT时,另一患者误入检查室,导致该患者的CT影像被录入他母亲名下,母亲因而被误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母亲在服用了约3个月药物后复查,才发现系误诊。
翟先生介绍,今年2月,他的母亲翟女士因肩部摔伤,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经诊断需进行手术,手术前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CT检查结果显示,翟女士肺部出现“双肺间质性纤维化待排”。而半年前她体检时曾做过胸部CT,当时肺部并未发现什么病变。
翟先生表示,母亲本只是外伤,结果意外得知身患绝症,一家人都伤心欲绝。直到母亲在按医嘱服用了约3个月抗纤维化的药物尼达尼布治疗后,前往医院复查,再次做了胸部CT,才发现母亲并无肺间质纤维化情况,此前的“绝症”系误诊,CT结果是他人的。
8月18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经过医院调查,CT检查室叫号到翟女士时,另外一名患者(即B患者)误入了检查室并完成了检查,当时医师便发现了检查患者错误,并用B患者账号为其重新完成了检查,又用翟女士的账号为其完成CT检查,翟女士账号下便出现了两份CT图像。但后一份翟女士本人的CT未能覆盖前一份B患者的CT,故导致了后续差错。
医院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此事双方尚在协商处置中,医院方已采取改进措施以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并将尽力推动此事妥善解决。
据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