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云南民间通信博物馆馆长陶立志做客“开屏新闻民记访谈·有壹有贰”直播间,分享自己收藏旧手机的故事。
陶立志从小就有收藏的爱好,也去过21个省份的博物馆参观。他发现,没有人收集手机通信票证、IC卡。2002年,他下决心创办云南民间通信博物馆,陈列展览老百姓用过的通信实物。最初,他去二手市场购买通信设备,有时也会去手机大楼附近淘二手手机。收藏了七八百部手机后,他办了一个小型的手机展。
陶立志的家人很支持他搞收藏,他的爱人会来馆里帮忙收集整理老物件。各行各业的朋友知道陶立志收藏旧手机之后,纷纷通过社会捐赠的方式帮助他。让陶立志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男生给心爱的女生送了一部“波导女人心”的手机,作为定情信物,最后男生和女生喜结连理。陶立志想要收藏这部有故事的手机,曾3次到二人家中拜访,终于说服两位将手机捐献给博物馆。
日积月累,23年过去,陶立志总共收藏了13800部手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自己用过的第一部同款手机。通过这些老物件,陶立志认识了一些演艺圈和娱乐圈的朋友。尤其是剧团的朋友,会找他借通信设备当道具,陶立志很乐意帮助他们。
“这部手机有多少个按键?”“这是诺基亚在2002年推出的一款手机,外号叫‘大鹏展翅’,有将近100个按键,具有发短信的功能。”在博物馆,陶立志耐心地回答朋友的每一个问题。
这里还有一部很神奇的手机,要有持机证才能合法拥有它。这是一部20世纪90年代的手机,它存在很多特殊的地方:它是编码进入使用的,不需要插卡;手机号和平常的手机号位数不同,它只有10位,话费是“先打后扣费”,本月缴上个月打电话的费用,这就是小灵通。介绍小灵通时,陶立志念了一首诗:昂首挺着胸,站在风雨中,左摇摇,右摇摇,就是打不通。通过这首打油诗,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当时人们使用小灵通的状态。小灵通是单向收费的,在昆明是70元/月。在当时,商业精英的标配是出门带着3种通信工具:传呼机、手机和小灵通。
陶立志回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时,流露出对青春的怀念。父亲用过的诺基亚3210是陶立志用的第一部手机,这在当时是全国销量最高的一款手机。陶立志至今依然记得,当时得到手机后的第一个电话是打给关系最好的小伙伴的。陶立志手中拿着诺基亚3210,感慨道:“每一部手机背后,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和回忆。”
除了手机和小灵通,博物馆还收藏了很多IC卡。其中,陶立志最喜欢的是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出的“锦绣中华各民族喜迎香港回归”IC卡。
陶立志表示,自己会继续坚定不移地收藏与通信相关的老物件,博物馆将于今年10月底开始试营业,希望大家参观后给出一些意见建议。12月30日起,博物馆将面对公众免费开放。同时,也欢迎大家捐赠与通信有关的老物件,届时会颁发相关证书。
本报记者 王宇衡 实习生 唐虹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