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发 布 上一版 下一版  

我省“交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

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

截至2025年10月16日,全线累计发送旅客超6000万人次。 国铁昆明局供图

云新发布

10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专场。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云南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善,铁路运输能力显著提升,航空网络日益发达,“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增高速公路2758公里

“十四五”期间,我省综合交通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全省新增4个州(市)通铁路,14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205个乡镇通三级公路,2个通用机场建成,金沙江—长江水运通道实现贯通。乡镇(街道)通三级公路比例等11项“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提前实现,公路网总里程等9项指标将于年底前完成。

截至202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758公里,预计“十四五”末期将达到11000公里,均居全国第2位,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4.8万公里和2758公里;新昆楚大、丽香、临清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五出境”公路通道云南境内段实现全程高速化。

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222公里、新增989公里,其中高铁1212公里、新增107公里;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以来,累计发送旅客突破6000万人次,运输货物达6900万吨。

省内运营运输机场15个、数量居全国第4位;开通航线640条,国内外通航点达186个,昆明至南亚东南亚客运通航点达31个,基本覆盖了南亚东南亚政治经济重要城市。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5359公里、新增251公里,港口总靠泊吨位增长22%、达4万吨;水富港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关累港口岸开通国际客运功能。

全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6.3万公里,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1万公里和1423座危桥改造;新增城乡公交线路420条,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1.02万个,县到村派件时间由2~4天缩减到1天左右。

实施“分车型”“分时段”等差异化收费措施24项,累计减免高速公路过路费168.6亿元,社会公众分享到更多的高速公路发展红利。

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89亿人次

“十四五”期间,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包括省内15个运输机场(数量居全国第4)、4个通用机场,并成功运营柬埔寨暹粒吴哥机场,实现“走出去”重要突破。昆明机场S1卫星厅、保山机场新航站楼、弥勒和凤庆通用机场先后建成投用,昆明、丽江、西双版纳、大理、腾冲、蒙自、昭通等机场改扩建、新建、迁建项目稳步推进。

全省机场运输起降架次230万次,旅客吞吐量2.89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14.4万吨,含国际旅客733.4万人次,国际货邮29.7万吨。其中南亚东南亚航线客运量从2021年8.42万人次增至2024年269.78万人次,3年增长超30倍,增长势头强劲。

截至2025年9月,昆明机场通航点达169个、航线256条,其中国际通航点35个、国际航线43条。昆明至南亚东南亚通航点达31个,居全国第二位,基本覆盖南亚东南亚重要政治经济城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入境旅客较2019年显著增长,联通水平大幅提升。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6000万人次

自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截至2025年10月16日,全线累计发送旅客超6000万人次,其中跨境旅客60万人次,覆盖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运输货物6900万吨,跨境货物突破1500万吨,运输版图已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1个省(区)市,跨境商品种类从10余种扩展至3300余种。

3年多来,中老铁路国内段单日最高开行客车86列,国外段最高开行18列;国际旅客列车跨境席位增至每天420个,出入境人数单日最高达1300人次;昆明南至万象运行时间较运营初期压缩1小时,口岸通关时间由初期的90分钟压缩至最短52分钟,全程运行时间压缩到9小时39分。

同时,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国际运输新模式,老挝、泰国等国物资至欧洲的铁路直达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促成了中国制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和东南亚热带水果等货物搭乘中老铁路的“双向奔赴”。大力推动“中老铁路+旅游”融合发展,采用“国内旅游专列+国际旅客列车”模式组织中老跨境旅行团前往老挝,个性化服务的“星光·澜湄号”跨境旅游列车成为“铁路+旅游”的新典范。

累计建成绿美公路5.7万公里

“十四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统筹推进绿美交通、交旅融合、交能融合等重点工作,为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出了交通贡献。

因地制宜推进交通沿线区域绿化美化。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绿美公路5.7万公里、绿美铁路500公里、绿美机场16个、绿美港口码头18个、绿美服务区80个、绿美铁路客运站46个,在路网沿线初步构建起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彰显地域特色的绿美交通体系。

大力打造交旅融合精品。滇南茶马古道、百年米轨小火车、民航“干支通、全网联”云南试点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国道G219精品旅游线路—怒江美丽公路、G56杭瑞高速读书铺服务区入选全国第一批旅游公路项目。

深度挖掘交通基础设施能源潜力,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能源清洁化。依托高速公路边坡、服务区等空间建成106个分布式光伏站点,装机容量26兆瓦。同时,在全省280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和7个普通国省干线服务区建成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共设置充电停车位4926个、充电桩1205座。楚雄州全域综合交通与能源融合建设、云南交投集团绿美通道经济培育项目入选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

云南铁路累计发送货物3.4亿吨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在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十四五”期间,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推进云南铁路建设,营业里程从“十三五”末的4123公里跃升至5000公里以上。14个州市通了火车,普洱、西双版纳、迪庆、保山等先后迈入动车时代。

铁路网的不断完善和复线、电气化改造,显著提升了云南铁路整体货运能力和效率,累计发送货物3.4亿吨,平均年增长4.9%,为省内大宗物资运输和跨境物流提供了强大支撑,也让云南的茶叶、咖啡、鲜花、水果等“山货”快速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十四五”期间,国铁昆明局共开行省内乡村振兴班列795列、运输货物25.2万吨;做好务工专列、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列车开行组织工作,共受理务工团体682批次,运送务工人员80113人次;丽香铁路、大瑞铁路大保段的开通,为沿线带来了滚滚客流,云南省革命老区、脱贫地区发送旅客约17568.7万人次。同时,还保持每日开行4列公益性“慢火车”,以低廉的票价、贴心的服务,成为服务偏远山区、民族地区群众出行、求学、求医、赶集、务工的“便民车”。

“澜湄快线+”服务范围覆盖扩大

“十四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推进跨境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等工作,为辐射中心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依托中老铁路,我省先后开行沪滇、粤滇、京滇等系列“澜湄快线+”国际货运班列,服务范围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以及老挝、泰国、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2025年7月4日首发“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成功开辟中国昆明至孟加拉国吉大港的全新物流路线。

成功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试运行和中越公路跨境直达运输活动,开通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32条。全货机国际航线增加至8条。通过进一步拓展国际跨境运输网络,为区域互联互通和经贸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交通、铁路、海关等部门协同联动、积极配合开展“提前申报”“运抵直通”等业务模式改革,创新形成“中老铁路+保税”模式,推动单柜货运成本降低4000元,运输时间由5~10天压缩至3天。昆明机场创新开展“国际全通程业务”,为旅客提供“一票到底、行李直挂”一站式服务,实现国际/国内中转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依托全球可持续交通人文交流、澜湄跨境技能提升培训等平台,先后为老、缅、泰、越等国培养交通运输领域人才350多人次,为澜湄合作蓄好“人才活水”。

本报记者 孙江荭

  • 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