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调 查 上一版 下一版  

培训时间短 入职门槛低

健身教练行业乱象调查

法治日报 李晓军 作

近年来,健身市场的火爆让很多人嗅到了商机,健身房随处可见,一些健身教练培训机构随之出现。健身教练群体逐渐扩大,但专业程度却令人担忧。

记者调查发现,健身教练大多在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短,加之入职门槛低、资格证书没有统一标准,导致健身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健身教练资格考试乱象等问题。

健身教练缺乏准入资质

原本想着花钱请私教指导自己科学减脂,但花了上万元后不但体重没减,还伤了腰。提起自己的健身“血泪史”,北京市民李莉(化名)气愤不已。

仔细复盘之后,李莉发现,其实从最开始的体验课,不妙的结果就已初现端倪——当时她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了不适感,健身教练却解释“正是因为心肺功能差,才要通过训练增强心肺功能”。

但李莉却越练越难受。“好几次我在教练指导下做高强度心肺训练时呼吸已经很急促了,但教练还是让我坚持一下,随后我就出现了头晕、耳鸣甚至想呕吐的情况。”她回忆说。

李莉的腰伤,则发生在她第一次尝试杠铃俯身划船动作时。教练示范一遍后,让李莉直接从中等重量开始,也没有为她纠正不标准的动作,做了几下动作后,她就感觉腰部一阵刺痛。后来,李莉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腰痛也没有彻底好转。

直到去健身房退卡讨说法时,李莉才发现,她的教练刚从某体育学院毕业,既没有健身行业资格证书,也没有任何带教经验。

今年24岁的北京女孩刘芳(化名)则在接受健身训练时直接进了医院。“我是健身‘小白’,请了健身教练进行力量训练,结果越练越别扭,一做动作就隐隐作痛。我跟教练说了这种情况,教练推荐我去上他同事的拉伸课。”刘芳回忆说。

“离谱的是,这个被推荐的拉伸教练(也带力量训练)看到我的健身动作后,一直在指责此前的健身教练教的不对。”刘芳说。

拉伸教练甚至跟刘芳说,原教练的训练方式有问题,如果不上他的拉伸课,后续也没办法再练了。随后,拉伸教练极力鼓动她购买自己的拉伸课程,她当时感觉自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

刘芳不放心,到医院做了检查,被诊断为肩峰撞击综合征,医生建议她休息,避免运动再次受伤。此时她才发现,此前的训练教练并不专业,指导她的健身动作都是不科学的。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刘芳等人健身经历的背后,是健身行业的健身教练缺乏职业准入资质的问题,不少健身教练并没有医学或运动损伤方面的背景知识,经过简单培训就入职健身机构,导致健身消费者易发生受伤风险。

证书种类多培训体系杂

这些健身教练是如何产生的呢?

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副教授鲍克介绍说,目前,国家职业健身教练员认证制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采取的是考培分离模式,不仅有理论考试的部分,还包含体能考核。如果想要考取更高级别,还需要再次测试。这意味着,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长久发展,也需要终身学习。

来自重庆某铁馆的专职健身教练陈涛(化名)曾在2020年考取了567GO(全名567GO国际健身学院,国内一家较为知名的私人教练培训和健身教育机构)的教练资格证书,并参与了其为期半年的线下培训课程,取得了最高级别的证书。

据陈涛介绍,他拿到教练资格证书只是第一步,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养证”。所谓“养证”,指的是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教练认证,具有时效性,持有人需要每年参与官方指定机构的培训,修满学分,才可以持续拥有证书。相较于一些健身教练证书“一劳永逸”的持有形式,这种“养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督促他不断学习。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并非所有的健身教练资质都是如此。实际上,健身行业认可的健身教练证书种类较多,甚至存在花钱买证的现象。

记者近日分别以“健身初学者”和“有经验健身爱好者”两种身份,体验电商平台上的两家排名靠前、好评众多的相关培训机构。

记者分别向不同的商家说明来意后,对方都推荐考取CBBA证书,称其由中国健美协会颁发,是健身教练从业上岗的专业证书、行业从业者必不可少的证书之一。商家还向记者介绍此证书的优势——比起其他需要线下培训的证书而言,CBBA证书是目前少有的可以通过线上培训与考核获得的证书。

此外,推销的商家还拿出了“保拿证”的“杀手锏”——只需花费1050元便可包含全套材料并走完全部流程直至拿证。当记者提及“想要学到一些知识”的诉求时,对方则表示可以“赠送直播课”,但学习效果并不影响证书的顺利考取。

当记者又问及考试形式,两家客服都明确表示,如果只是拿证为主,则“只需线上配合,在手机上开卷参与”即可。当记者表示想要快速拿证时,对方甚至声称可以“不用刷题,直接报名一天后的考试,考完即可30天拿证”,同时承诺“拿不到证书全额退款”。

业绩压力让教练做销售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健身行业并没有硬性规定必须持证才能上岗,因此,一些没有专业背景的人通过短期培训之后,能够销售课程就可以上岗。健身行业门槛过低,给了很多非专业人士进入的机会。

陈涛告诉记者,一些大型的连锁健身机构会比较严格,它们注重健身教练的专业水平,除了看其资质证书之外,还会有实践技能考核、身体素质审核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士打分,超过一定分数的教练才能上岗。之后定期还会有阶段性考核,以确保教练的身体状态和专业水平。

“但并不是所有的健身房都有这么完善的教练审核机制。”北京某高校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吴磊(化名)告诉记者,一些不规范的健身房为了营利,更看重教练营销和拉客户的能力,市面上的一些培训机构,也是教大家如何用“套路”卖课。

当前,北京的健身房普遍提供私人教练服务,其价格因地区和教练资质而异,通常为每小时300元至800元。记者采访了在北京西城区、丰台区以及东城区任职的20名健身教练,他们均表示有销售业绩压力,甚至有人直言“不是说你专业技术好拿的工资就比较高,说到底,就是看怎么替健身房赚钱”。

“以前每个健身房都有一个巡场教练,会通过无偿给所有会员进行动作指导来吸引客户买他的私教课,但现在基本没有免费巡场教练,他们会到大众区域里和会员聊天,卖课的目的性非常明确。”鲍克告诉记者,健身行业一直存在追求短期利益倾向,长期利益则被长期忽视。

“这也导致了有些比较专业的健身教练不愿意选择这个行业。”陈涛说,在有些健身房,卖课程甚至成了教练的主业,只要课卖得多,其他的都不重要。

法治日报记者 赵丽

  • 健身教练行业乱象调查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