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孕产妇越来越多,特别是高龄产妇增多,社会对孕妇就医难、儿童就医难的呼声越来越高。现阶段产科儿科医疗服务供需失衡,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产科儿科医疗资源供给严重不对称。”民建云南省委在《关于加强全省医院产科儿科软硬件建设适应全面二孩政策就医需求的提案》中表示,目前我省产科儿科存在资源结构布局不协调、床位数量严重不足、专业人才队伍流失及培养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软硬件建设,推动产科儿科医疗服务。
现状 产科儿科专科医院高负荷运转
民建云南省委表示,产科儿科专科医院高负荷运转,其承担的工作量已经远远超过供给能力。同时,基层社区、乡镇卫生院的产科儿科医疗建设多处于低投入、慢发展状态。由于医疗设备缺乏、医护人员临床经验不足、问诊看病精确度不高等原因,孕妇患儿都“扎堆”前往数量有限的大中型医院和产科儿科专科医院就诊,加剧了孕妇儿童看病难的程度,也加重了大中型医院的就诊负担。
此外,产科儿科医疗服务资源的发展落后于医疗服务资源的总体水平,产科儿科床位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数量严重不足。大多高校采用宽口径培养临床医生,只有少数高校坚持培养产科儿科方向的医学生。再加上产科儿科医生工作负荷重、职业风险高、收入待遇偏低等问题,人才流失也越来越多,呈现“产科儿科医生不足”现象。产科儿科专业人才的质量数量,不能满足医疗服务工作需要。
民建云南省委建议
提高产科儿科覆盖率 优化调整产科儿科医院规划
民建云南省委建议,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进一步提高产科儿科覆盖率,优化调整产科儿科医院规划和布局,规划好以社区、乡镇卫生院和综合医院产科儿科为基础、儿童专科医院为主导的产科儿科医疗发展模式。实行社区、乡镇卫生院和综合医院重点完成产科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产科儿科专科医院重点解决疑难复杂病症、专科慢性病症以及开展外科手术等工作布局。推动分级诊疗,利用不同层次的产科儿科医疗资源,提高产科儿科医疗服务能力。
同时, 民建云南省委建议,各级政府把产科儿科发展纳入考核医院的范畴,设置产科儿科配置标准与发展计划,以产科儿科卫生人才发展作为衡量产科儿科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促进医院产科儿科医疗服务发展。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增加相应补助、增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机会等,采用更灵活的医学继续教育形式,向专业人员开展产科儿科业务技能培训,从而达到吸引人才和提升人才的目的。
此外, 民建云南省委建议通过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使产科儿科服务能够基本满足医疗需求,并建立符合产科儿科医疗服务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理顺产科儿科医疗技术劳务价格,使产科儿科医疗服务的劳动力价值能够得到适宜补偿。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到产科儿科医疗机构建设中来,真正推动产科儿科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建议
加强儿科服务能力建设 提高儿科诊疗水平
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在提案《关于加强云南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建议》中也表示,我省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薄弱,人员和服务能力不足。农工民主党云南省委建议,加强儿科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儿科诊疗水平。省、市、县要依托产科儿科实力突出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保健机构,加快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加强人员配备,健全运行机制,畅通危急重症救治绿色通道,建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急救、会诊、转诊网络。尤其要加强县级医院新生儿疾病救治能力建设,提高对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识别能力及处置能力。
同时,建议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人才建设。全面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使用,加快产科医师、助产士、儿科医师培养,打造一支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扎实、公共卫生视角宽广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完善医疗、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等方面对产儿科医师、助产士、护士等给予倾斜,改善医护人员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 本报记者 李思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