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2月22日 星期五
第A14版:副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2月22日 星期五
美食
昆明的上海面馆

    □ 袁鹰

    早些年,昆明东风西路有一家外墙涂刷成姜黄色的食馆,每天门前总排着长长一溜队伍。走进去,咝咝吸食面条之声、围桌站焦急等候的场景,立时灌满耳朵占据视野。

    撒着葱花、冬菜的排骨面,不辣,还有点甜,这是粗略的感受。细品,最是那冬菜,与本地腌菜锐利的酸辣香不同,比较敦厚柔和,仿佛涵咏着阳光的暖香。

    食物是异地生活的一扇窗,味蕾负责推开。我想,吃惯了小锅米线的昆明人之所以对上海面馆趋之若鹜,也许就因为它能纾解那年困居一地的人们窥望远方的渴求,舌尖上的旅游也是一种生命的松绑。

    当然,也出现过这样的情景:一些昆明人到上海面馆都要自带一小撮油辣椒。这也算是给经营者的一种提示:有时候,在舌尖上种植一种新花,是需要进行本土化嫁接的。自那以后,面馆在桌上摆放的调料里会多一碟油辣椒。

    时间走到1999年,东风西路进行改扩建,上海面馆随之悄然消失。昆明人只好把对它的留念装裱为一轴,搁置于胸中的某个角落。

    去年春天,一位友人突然打来电话,说上海面馆重新开张了。于是相约择日前往。

    那是昆明的一处繁华之地,远远就看见它于众多商店中低调而雅致的门面,看见它那风韵依旧、白底黑字的招牌,以及隐约闪现的店员身影,不禁想起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中的诗句:“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就像在攒动着的万千陌生人里,猛然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让人心中一热。

    店内,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相对而坐。

    只见男的正欲用筷子夹一箸面往嘴里送,却又有些踌躇。女的仿佛心有灵犀,站起来侧过身,用一把小匙从旁边的瓷碟里挖了坨油辣椒放进两个面碗,然后说:“这才是我们初见面时的味道。”

    接着,那对老夫妻伸举着自拍杆与两碗面合影。虽已沟壑纵横,也曾风华流溢,两张脸在一瞬间就那么紧地贴在了一起。

    这老俩是在对一个浪漫的故事进行反刍吗?原来在一座城市的舌尖上,还窖藏着一代人青春的甜蜜。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