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赵文宣 “政企金农项目”这一模式意义在于能通过数字化技术,搭建从采购到销售的完整体系,一改高原农产品山高地远、好东西卖不出去,以及农户缺乏品牌化运营经验、好东西卖不上价的局面,实现“造血”式创新扶贫新突破。 日前,由省政府发起、省农行联合京东打造的政企金农项目再传消息:自去年10月运行以来,累计销售额突破两千万元。不仅打通了农产品由生产、采购、销售的线上通路,实现了“造血”式创新扶贫;还通过数字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展现出高原农业的蓬勃活力。(3月7日中新社) 如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农增收,是云南近年来着力推进的重要举措。政企金农项目即是政府围绕这一目标,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探索出的高原农业经济的落地模式。 通过该项目,政府、银行与电商巨头三方联合,建立了半封闭式的农产品企业采购模式。在整个流程中,由我省相关部门指定农贸公司向贫困农户收购农产品,在京东扶贫采购平台上线,销售给食品加工企业、超市等,让农产品的线下行为变为线上行为。省农行保持全程参与,借助京东企业业务的技术和数据能力,实现平台全程数字记录,确保各环节数据信息的真实、高效流动。这些数字将作为农行给上述农贸公司进行扶贫贷款拨付的重要依据,极大提升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这一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仅仅停留在帮扶层面的精准扶贫,更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搭建从采购到销售的完整体系,一改高原农产品山高地远、好东西卖不出去,以及农户缺乏品牌化运营经验、好东西卖不上价的局面,实现“造血”式创新扶贫新突破。 2018年,云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881.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498.86亿元,同比增长6.3%,比全国高2.8个百分点。高原农业已成为云南经济的重要支撑。推动高原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使其打破山川高原阻隔走出去、走得远,是打造“三张牌”中“绿色食品牌”的重要内容。政企金农项目的成功试点与推广,对于这一战略的实现乃至推动整个云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通过资源和数据的打通共享,打造“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帮扶”全程保障体系,能够实现政府、企业、银行、农户“四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完整的链条和闭环,让农村与外部世界距离更近,进而实现“无缝对接”。 云南广阔的农村遍地藏金,高原农业拥有无限潜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农村拥抱新经济,使土地里的金子变成可变现的财富,让农民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是云南乡村振兴和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农民最大的体认和尊重。在电商和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政企多方携手,绘制现代高原农业科技新图谱,必将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未来更加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