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1日是第19个“世界睡眠日”,主题是“健康睡眠,益智护脑”,关注睡眠不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任由失眠长期发展可能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记忆力减退等问题。”今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主任吕云辉就来给大家说说关于睡眠的那些事。 世界睡眠日:你睡得还好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问题,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人群的38%,高于世界27%的比例,包括了“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吕云辉表示,这些调查数据指的是:主观认为自己失眠,真正达到需要就医的慢性失眠疾病状态大约为10%;其余30%为睡眠障碍,通过自我调节还能恢复正常睡眠。 睡眠障碍:损害你的大脑功能 长期睡眠不健康,无论是睡得太短、还是太能睡,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损害大脑功能。吕云辉表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记忆力下降,思考问题混乱、烦躁。有的人表现为持续兴奋,往后就会紧张、焦虑,遇事容易发火。如果还是得不到缓解,会从过度兴奋转变为耗竭,出现抑郁!情绪低落、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老是忘事,做事的动力消失,整个生活变得一团糟。 睡眠疾病:失眠只是一种表象 吕云辉介绍,除了生活习惯造成的失眠,失眠当中有很多是由于睡眠疾病引起的,失眠只是睡眠疾病的一个表现。以下两种就是比较常见的睡眠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睡眠中打鼾,憋气缺氧,影响睡眠的深度和质量,早晨起不来床,白天犯困打瞌睡。 ●中枢性嗜睡症:睡眠中枢下丘脑分泌的一种激素不足,导致人不能清醒,一天到晚的睡不醒,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突然睡着。 这些表现持续三个月就叫“慢性失眠”。吕云辉表示,如果持续一个月失眠,自己还不能调整回来,就需要寻求医生帮助了! 睡眠监测:找出失眠的病根 吕云辉介绍,科学的治疗,失眠是可以治疗和控制的,关键是找到失眠的原因,对症治疗。 第一步,主客观综合评估明确失眠的病因。 首先,做一份涉及睡眠质量、日间症状、焦虑抑郁情绪、睡眠中异常感觉等多维度的详细自我评价量表,从中了解患者失眠的严重程度及可能存在的心理、身体、疾病等相关因素。 然后,做一个整夜的多导睡眠监测,了解患者客观存在的睡眠问题,还可以发现导致失眠的各种睡眠疾病。 第二步,针对失眠病因,采用非药物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对于慢性失眠的综合治疗,有三大利器: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精准药物治疗。 本报记者 王劲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