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晨 古代有许多爱书者嗜书如命的故事,并流传下许多逸闻,如王世贞以庄园换书、马思赞以十亩良田换书、朱彝尊为抄书不惜丢官和不惜“雅赚”。 王世贞(1526—1590),明代藏书家,江苏太仓人,官至刑部尚书。他家有三个藏书楼:其一为小酉馆,藏书三万卷;其二为藏经阁,贮藏典籍;其三为尔雅楼,贮藏宋版书。 王世贞家里藏有许多宋版书,其中宋版《前汉书》和《后汉书》,是他用一处庄园换来的。他在《两汉书》题跋中说:“余平生所购《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三国志》《唐书》之类,过三千余卷,皆宋本精绝。最后班(班固)、范(范晔)二书,尤为诸书之冠。前有赵孟頫像,余失一庄而得之。” 和王世贞相类似,马思赞也用十亩土地换了一套书。 马思赞(1669—1722),浙江海宁人,监生,工诗及书,贯及诸子百家。马思赞喜欢藏书,所藏多为宋元精椠,旁及金石书画,为东南藏书之冠。 一天,马思赞买书经过妻兄查慎行家,看到其书桌上有宋版《陆状元通鉴》一部,便千方百计想得到它,但最终都失败了。过了几年,查慎行要安葬亲人,地理先生选定的风水宝地竟是马家的良田。马思赞大喜,说:“书可以得到了。”立即到查家表示愿意用十亩良田换取其《陆状元通鉴》。两人交易成功之后,当场交割了田契。 如果说王世贞、马思赞是通过牺牲不动产来换取心爱的书籍,那么朱彝尊则为了获得书籍,竟然丢掉了乌纱帽。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他参加了博学鸿词科考试,从而以布衣身份就任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撰《明史》。后,他任江南乡试副考官。不久,朱彝尊为编辑《瀛洲道古录》,私自抄录地方进贡的书籍,被学士牛钮弹劾,官降一级。为此,时人对他十分同情,称之为“美贬”。由于厌恶黑暗的官场,朱彝尊辞职回乡。其家无恒产,只有三十柜书籍相伴。他写诗自嘲说:“夺侬七品官,写我万卷书。” 朱彝尊除了上述故事,还有一则“雅赚”的逸闻。 钱谦益藏书为族孙钱曾所得,并编有《读书敏求记》一书。朱彝尊千方百计想借阅它而不得。机缘巧合,他任江南乡试副考官,他想出一个妙计。他置酒设宴款待包括钱曾在内的社会贤达,同时,秘密用黄金翠裘买通钱家管书的仆人,偷偷地打开书柜,取出书稿,让可靠的亲信带了几十个写手在密室内分头抄录。半夜宴会结束,《读书敏求记》正好抄完,搂草打兔子,他们还抄了《绝妙好词》等书。 有道是:爱书如骨肉,不惜倾囊购。王世贞、马思赞和朱彝尊,均是典型的“书痴”,对书怀有特殊的感情。他们唯书是想,为了图书不惜代价。爱书的人,其灵魂必然是充实而饱满的,其精神必然是舒展而昂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