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镇沅县最近出土了大量水杉化石,这是我国西南地区首次发现水杉属化石,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分布最南的水杉化石记录。研究人员推断,东亚季风加强造成了水杉在云南的消失。 近几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高级工程师王力、古生态研究组苏涛研究员和周浙昆研究员等,同国内外研究团队开展合作,在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三章田中中新统(时间为15.97-11.63百万年前)多个层位中发现了大量的水杉化石。 三章田水杉化石是水杉属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分布最南的水杉化石记录。通过对比化石产地镇沅县和现生水杉最大的孑遗地湖北省利川市的气候参数,发现镇沅县为典型的东亚季风性气候,表现为全年的大量降雨集中在夏季,而冬、春季非常干旱;相反,利川市季风性气候特征较弱,具有湿润的春季。由于春季是水杉种子萌发、幼苗建成和树木发芽的关键季节,而水杉具有不耐干旱的生理特性,研究人员推断:东亚季风在中中新世之后的多次加强导致春季干旱造成了水杉在云南的消失。 本报记者 杨质高 文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