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小学会做一日三餐、安排全家旅行计划;初中会煲汤、做双皮奶;高中会理财、通马桶……5月27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目标等进行了明确。 《燕赵都市报》评论: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仅学校教育已经基本没有了“劳动”的内容,就连在家里,孩子们也很少有动手的机会。很多孩子,即便上了高中、上了大学,依然毫无任何动手能力,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 在一些人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双手的解放”打开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空间。且不说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生活自理能力都十分重要,就讲劳动课的意义,不仅在于有形的教会孩子洗衣、做饭,还在于无形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培养和塑造孩子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今天我们知道的所有人类美德,几乎都可以在劳动过程中得到呈现和锻炼。在劳动中,孩子们的分析、判断、思维;协同精神、进取精神、吃苦精神;专注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都可以得到加强。劳逸结合,也有利于更好地学习。 现在,广州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出台意见并不难,难的是落到实处。所以,应当明确“劳动课”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更是一种能力,而且属于最基本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劳动课”,现在更重要的还是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没有“德体美劳”的配合,单讲“智”是很难真正实现学生期望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