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华 老昆明大南门(近日楼)西侧,有条小巷叫西卷洞巷,它旁边有两间铺面,与其他商铺略显不同: 铺面两侧各摞着6-7把竹梯子,各被一根铁链子锁住;白天铺面紧闭,每当傍晚,华灯初上之前,电灯公司的师傅们就来到这里上班。这两家商铺,就是最早的耀龙公司。 某日晚饭后,我准备做作业,电灯却开不亮,我仔细查看灯泡里的钨丝,是好的,母亲打开其他房间的电灯开关,也不亮。每当电灯坏了,请师傅上门修理便是我的事,从我家顺城街老屋到近日楼西卷洞仅咫尺之遥,几位师傅正准备各自的工具箱,一位师傅在接听报修电话。一位20来岁的年轻师傅问我:“小朋友,咯是来报修电灯的?”“只是一盏电灯不亮,还是全屋子都不亮?”“家住哪里?”我一一作答。他立即挎上工具箱说:“我跟你去。”紧接着又问:“你家有梯子吗?”我回答,以往都是师傅带梯子来。于是,他在铺面一侧拿了把竹梯子,这时我才发觉,白天厚厚一摞梯子只剩两把了。 到家,母亲立马给师傅传烟倒茶,师傅很快找到了电灯不亮的原因,是电表的保险丝断了。一会儿工夫修好了,电灯亮了。母亲为感谢师傅,顺手把才打开的一包香烟送给他,他客气了一阵,说公司规定不准接受客户送的东西。但在母亲的坚持下,他最终收下了。临走时说,电灯坏了千万不要自己弄,来近日楼报修,免费上门服务。 这是我对耀龙公司的儿时记忆。后听祖辈摆龙门阵谈到,鸦片战争中国惨败,外国势力加紧了对云南的侵略。法国借口修筑滇越铁路用电之需,想在昆明修建发电厂,但以云南爱国商人王炽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认为这是帝国主义要掠夺云南更多资源、控制云南的方略,因此极力反对。 于是,王炽令其子王鸿图组织人力,高薪请来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实地勘探,认为若利用滇池出口与螳螂川之间30余米的落差,可以安装两台240千瓦发电机组。但该项目尚在谋划之中,王炽却病故,享年68岁。送别父亲后,王鸿图与同僚成立耀龙电力公司,一心扑在石龙坝电站的项目上。1910年7月17日电站破土动工,1912年4月12日建成,开始发电。当时正义路、金碧路、宝善街、顺城街一带是昆明的商业区,我家也因此成了首批用上电灯的居民。 石龙坝电站的建成,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城市化初期的发展,为云南经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这座百年老厂已成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作为云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胜地,继续发光发热。(作者原工作单位: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8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