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贤 昆明西昌路上有个弥勒寺公园,公园原为云南省委机关所在地,后来机关搬迁,被辟为公园。 公园里,亭台楼阁,花卉盆景,诸样齐备。这里四季花开不断,山茶艳丽芬芳,紫薇灿若云霞,灯笼花小巧玲珑,形态逼真;松柏高大挺拔,清香木香气扑鼻。 公园健身步道的一段,每逢周六周日,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多为老人,且皆为子女征婚而来。步道两旁,一排排太阳伞下,摆放着一张张简易桌椅,招揽着前来征婚登记的人们。太阳伞上,标注着各婚介中心、婚介会所、婚介超市的名称:爱星相会、红娘鹊桥、爱漫婚恋、茵茵相亲、眼缘网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太阳伞周边,一幅幅红布标,满挂着一张张小传单。传单上,照例是征婚人的信息:某某男,某某年生,身高,工作单位,学历,年收入,择偶要求,如此等等。传单上的征婚者,80后90后者居多,6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没有。 路边有一段,一排女性老人,身旁一部小推车,面前一张张纸板,纸板上写着的照例也是征婚者信息:某年出生,性别,身高,学历,年收入,长相等等。犹如街边摆摊小贩,期盼顾客前来光顾。女性老人旁,偶而有一两个年轻男女征婚者或坐或站,不时与路人搭腔,主动作自我介绍。一个戴太阳帽的男子说自己是某汽车修理厂的老板,近期生意欠佳,趁此机会到这里寻亲,火把节快到,如果有意,还可到家乡看看。一个戴眼镜的则说:自己是个大学生,过去通过婚介找了个女的受骗了,那女人带着他到一家水果店买水果,专挑贵的买,一次花了800多元,到现场来征婚感觉踏实。 一些老人,更为主动,见到路人,开口便问:你家是男是女?更有三三两两,围着互相介绍。有个白发老头,手里翻着一本笔记本,本上记录着求婚者电话,边问对方择偶要求,边和不在现场的征婚者互通信息,询问是否愿意见面。旁边一个女性老人则指着打电话的白发老人夸奖:“这位师傅介绍的倒是不错,其他人给我姑娘介绍的男的,‘害里十怕’,都要不成!” 一间临时搭建的木板房,门窗雕花,门面上照例贴着某某会所的大红布标。房里的一个年轻女性,正在和窗外的两个女性老人说着征婚之事。两个老人七八十岁的样子。会所的年轻女性问其中一个老人:“你家是男是女,是不是要登记?”老人感叹:“我是有孙子的人了,儿子还和媳妇离了婚。儿子倒是有正式单位。我担心登记了他不来,还是我告诉他,叫他来登记好了。”另一个老人,显然年纪更大一些,问他儿子情况,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甚至问他儿子在什么单位,他也说:“我也说不清楚。”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作者原工作单位:云南日报社,7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