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王辉 文/图 清代的乾隆皇帝是我国最喜欢写诗的皇帝之一,终其一生,留下4万余首诗作,数量和《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接近,让人为之惊叹。乾隆的诗作多写作于35岁以后,作为我国历史上高寿的皇帝,他享年89岁,也就是说,在54年中,他差不多每天都要写上两三首,写诗之勤奋,出产数量之多,即便是我国历史上高产的诗人陆游也无法望其项背。不过,乾隆的诗作水平并不高,许多都是“记流水账”。笔者收藏的一件挂屏便镶嵌有乾隆的一首诗作。 诗云:“即今光景正明媚,绿波摇漾鸥凫轻。等是舟行别今昨,年华荏苒何须惊。”诗前有“御题”二字。为了避讳皇帝名号,该诗并未点明是乾隆所作,只写“御题”,看来是皇帝所题写。这首诗收录在《乾隆诗词选》之中,可见是乾隆题写无疑了。我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曾在《谈艺录》中对乾隆的诗作做出这样的评价:“清高宗(乾隆皇帝)亦以文为诗,语助拖沓,令人作呕……兼酸与腐,极以文为诗之丑态者,为清高宗之六集。”自视甚高的“清华才子”钱钟书当然看不起水平一般还到处题诗作画的乾隆皇帝。不过,平心而论,这首《御题》诗并未到“令人作呕”的地步,只能算是一首平淡无奇的应景诗,“年华荏苒何须惊”,自有一份恬静安然在其中。 这件挂屏自然是制作于乾隆时期,呈长方形,长46.7厘米,高85.3厘米,厚3.5厘米,它的形体构造、雕花镶嵌等都有着典型的清代风格,有着繁复多姿之美。挂屏的边框,为紫檀木所制,以高浮雕的形式,雕刻有祥云纹、灵芝纹和元宝纹等吉祥纹饰,显得瑞气萦绕;上方的挂环呈几字形,几字的两边是两朵盛开的鸡冠花,几字的弯曲部分有两只瑞兽,它们共同逗引着几字下方的一团绒球,绒球上面有青铜纹饰,显得俏皮可爱;挂屏的主体部分,有使用青金石、汉白玉、玛瑙和贝壳等镶嵌而成的博古纹以及乾隆御题的诗作。只见在诗作下方,有一件倒“T”字形博古架,博古架镂空雕刻祥云纹、卷轴纹和回形纹;在左右两边,分别有一件玉璧桌屏和一只木制笔筒,玉璧上装饰有排列整齐的斑点,屏架为红木所制,笔筒上雕刻有灵芝纹,笔筒里更是插着一枝双头的灵芝;在博古架最高处,有一件三足鼎,上面雕刻有云海纹,两边装饰有两只凤鸟,它们的背后紧贴着鼎壁,正凝神细望,姿态优美。在博古架斜上方偏左的位置,有一件案几,案几呈卷轴形状,边角装饰成夔龙形;在案几上方,有一块青石,青石上卧着一只梅花鹿,它扭头望着身后,如果有风吹草动,它似乎会立刻一跃而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像这件挂屏,采用奇珍异宝进行镶嵌装饰的方式,被时人称为“八宝嵌”,它是明代螺钿技艺的再发展,盛行于清代,并因清代追求富华繁复之美达到高峰。在器物上进行八宝嵌,往往需要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因此也只有宫廷皇家、高官富室为之。这件挂屏,不仅使用八宝嵌技艺,还有乾隆御题诗,流传至今日,更是价格不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