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7月19日 星期五
第A14版:副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7月19日 星期五
昆滇往事
由昆明城建想起的往事

    □温文泉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昆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就以昆明老城东部一小角段看,拓东路拓宽了,状元楼因阻碍交通已迁建,新开辟了宽敞的白塔路,拓东体育馆建起了数万人使用的室内看台,街道中高楼林立。就在白塔路与拓东路交会处,真庆观、盐隆祠,恢复重建成金碧辉煌、香火旺盛的两处道教活动基地。建设发展快,也促使我联想起六十年前的几桩往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年轻的我在重庆一家国营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当时昆明部队建设项目多,而昆明的建筑施工力量比较薄弱。部队上报西南局求援。1953年上半年,建筑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局一声令下,我们工程处奉命调迁昆明。那时渝昆之间没有火车通行,汽车客运也十分稀少紧张 。单位只好想办法,利用本单位的几辆旧卡车,以背包当坐椅,职工乘卡车,翻山越岭,通过贵州省的娄山关和二十四拐等险要公路,三天到达贵阳;小休一天,继续上路,又经过三天颠簸到达昆明工程处机关职工住宿地点,就是今天盐隆祠所在房屋,当时通过一条人行小巷进出。那时的真庆观、盐隆祠都只有破烂房屋,后来恢复重建且免费开放。

    在昆明工作一段时间后,听说滇池岸边,有一处叫海埂的地方值得一玩,当时海埂与城区间没有公路。我们利用星期天休息,相约数人,一同从昆明老篆塘大观河码头,乘小船慢悠悠去海埂游玩。

    1956年,在承建四十三医院时,基础开挖中,在田土下面,挖出一支老式长枪。当时都议论认为,那是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收缴枪械时,持枪者私自深藏于稻田泥土下面留存的。

    就在四十三医院三年施工期间,我们工程处机关,从开远电厂工地转来昆明,住在大观路白马庙一座旧式小庭院里。那时院中无自来水设施,机关食堂以及四五家家属生活用水是靠单位商请小木船船工,几天给我们送半船水来。船工负责将水挑来倒在厨房大水缸中。水也清澈合用。至于船工是从滇池哪个水源地方弄着的水,那就无从细问了。

    在昆明老城西北郊,王家桥附近,云南冶炼厂新建工程施工中,120米高大烟囱建起来为冶炼生产使用,难度着实不小,当时的云南也属罕见。由于工厂区域是征用农用田地和坟山地,在一些无人迁走的坟墓中,我们经常挖出一些人骨来。

    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人生历程也快。往事不少,有些也可说是鸡毛蒜皮,但它伴随我们走过一轮花甲,再次提及也有一定乐趣啊!

    (作者原工作单位: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88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