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明 年轻时想做军事家,读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可惜自己参军就不够格。最后想做一名大作家,读了百余本文学书,写了尺余高废稿后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那时已30多岁了,继而又发表了百余篇短文,光荣地成为市作协会员、省作协会员,可因读书不深刻、作品少分量,终究没成为大家名家。 退休了,归乡了,不再轰轰烈烈了,吃了大半辈子苦,该享点清福了。吃吃睡睡,转转玩玩,做顽童、做隐士,可我不甘心,我不想做活玩具,我想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于是我要把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得更充实,开始自己的第二人生。好多人打探,老刘干啥去了?今天统一作答:我在“读研”。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再活多长时间,但我知道自己眼下正在活着,活着就要读书,读书是为了生活得更充实更惬意。斯温说得好:“如果你想成为作家,一定要有常识。”什么常识?写作常识。对于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喜欢上读书就成功了一半,于是,我要读书!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野心时,唯有读书。读书就是学习,读书也是历练,于是,我要读书! 布兰德说得好:“任何一个对成为作家感兴趣的人,都对自己读过的书有一定的看法,而不仅是把读书作为一种娱乐,大多数未来作家都是书虫,很多人都对书籍和图书馆着迷。”我在读什么书呢?读小说,小说是我的擅长,小说是我发表最多的作品;读随笔,随笔是我发表的第一篇处女作。我所说的“读研”,首先是读书,包括过去读过的书,我会重新一遍两遍地读。我跟自己有约定,每月必须读5本以上的书,每读一本书必须写一篇文章。 当然,书不是你读过多少本,而是你读了后真正的理解,读第一遍是欣赏,第二遍是研究。“读”就谈到此吧,该说“研”了。研就是研究,我在研究今后该怎样动笔,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写的怎么样? 写作是人生的长跑,对作家来说,除了才华,考验的是意志。“对失败的恐惧感是业余作家最好的朋友(克里斯·巴蒂)。”没有失败的恐惧,就没有成功的压力和动力。“你必须付出,付出,再付出,否则你就没有理由写作(安·拉莫特)。”我是作家,我愿意写作,我能够写作,我正在写作,首先我不失职。想要提高作品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停地写,不厌其烦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作家要写作,有规律地写,习惯性地写。写作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种身份,如果你现在不写了,那么即使你有一书架已出版的书,也称不上是个作家,只能说曾经是个作家。我现在总怕自己只读书不写作,而变得懒惰,变得自负与枯萎,所以自约,读一本书必须停下来写一篇或长或短的文章,每写完一篇文章,必须接着再读一本书。真正带我们走上写作并爱上创作的,是我读过的书,读过的山水。 作家的满足感是什么?让读者产生作者希望的感觉,这就是写作的功能,这就需要技艺,需要学习技巧。刺激是一只老虎,它就进攻;刺激是一只兔子,它就逃跑,二者的出发点都是本能的紧张感。读者只有从始至终有一种紧张感,充满期盼,充满担心,充满无法名状的焦虑,才是最大的阅读欲和享受,没有悬念,一切全完。 要成为一名作家,首先必须要有投入感情的能力,必须能够去感觉,强烈地感觉。虽然我们的工作是用语言来进行的,但我们使用的语言只是象征,而感情沟通才是终点。谋篇常具新意,笔端时带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故事,故事是作家创造并与人分享的更广阔的生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作是对希望的践行,写作是一种勇气,写作也是一种欢乐和庆贺,写作一定要接近于玩耍、冒险、实验、开放和欢笑的感觉。 只要活着,我就会一直快乐地学习写作,用文字充实生命,这恐怕是当一名作家最棒的事情了。 (作者原工作单位:河南省济源市职工子弟学校,6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