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第A14版:副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书话
《罪与罚》的经典魅力

    □ 林颐

    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现在,我正在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少年读《罪与罚》,觉得情节紧扣,气氛紧张,故事很好看。经年之后,更懂得寻找那些隐匿的细节、层次和内涵,更在意作家处理题材的手段和为何这样处理的原因,这些年的自身经历与阅读经验相结合,泛起不一样的人生况味。

    从前,我以为拉斯科尔尼科夫有点软弱,还自相矛盾。他无力解决家庭经济窘况,又想避免妹妹杜尼娅为他牺牲而嫁给一个市侩,因而决定杀掉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他犹犹豫豫、思前想后,又跑回犯罪现场,以至于引起警探的注意,引起一连串的家庭与亲友的变故。而现在,穿透表层的感觉,我更关注的是人的双重品格,是善恶难分的道德,是人的良知在灵魂撕开的裂口之处的徘徊,是一粒“不死的麦子”的重生与复活。

    人的处境,是陀氏所有作品的核心,也是他的毕生追问。孤独的、桀骜不驯的个人身处世界的大荒漠,对于“黑铁房子”的反抗从思想演化成了行动。许多因素构成了人物犯罪的动因,绝对贫穷是行为的出发点,更加潦倒的马尔梅拉多夫一家所激发的同情心是强化剂,而作为大学生所接受的“超人哲学”的影响,为他的犯罪提供了打破不公正社会秩序的合理辩护。《罪与罚》的所有人物几乎都有各自难以处置的困境,在既定的条件下,他们的想法与采取的行动将相互消耗或重新建立爱与拯救的机制,因果性的车轮在他们之间不断碾过,小说结尾,主角想,“一个人的内心蕴含着无限的生命源泉,足以滋润另一个人的心”。

    如果说《地下室手记》确定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而《罪与罚》则表明了自由可能的可怕后果。谁可以代表正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有种古典悲剧的伦理观,作家让人物处于天恩的照料与罪恶的侵蚀之间,大量内心独白和梦呓象征着灵魂的拷问,主角在寻找自我的历程里穿越黑夜和憎恨的丛林,到达彼岸。这种自由意志意义上的自由,非常理想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株繁茂的大树。经典的另一层意义,还在于它带动的风声是无限回荡的,不断产生回应。这部《罪与罚(学术评论版)》的版本很特别,小说后面附录了八篇书评。作者既有梅列日科夫斯基这样的白银时代大作家,也有约瑟夫·弗兰克这样的20世纪晚期的比较文学批评家,从不同角度构成关于一部经典的迷人的全方位解读,显示了书评可以带给阅读的启发和多层次的理解。

    《罪与罚》对于当时俄罗斯社会的披露是很深刻的。这部作品本身就是作家遭遇极度的厄运后诞生的,有着亲身的心理体会和生动的复刻,在人物形象、犯罪心理学、生命哲学、彼得堡的社会环境、底层百姓生活等方面都有细致的呈现,此外还承袭了古典的三一律和“人名诗学”,小说所表现的人物意识和外部活动合力下的潜意识活动,更被认为是后来的意识流创作的起源。陀思妥耶夫斯基独特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一再回味。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