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利少峰 网红不治,文明难安;乱象不除,贻害无穷。治理网络直播乱象,还需多方合力,标本兼治。 作为网红经济催生的产物,直播的兴起可谓是“造福一方”,有人一夜之间能红遍全国,也有人能在一场直播中赚得盆满钵满;有些人当做娱乐消遣的工具,但一些人却把它当做“一夜暴富”的神器,为了追求流量可谓是煞费苦心,无所不用其极。 近日新京报就爆出,昭通“网红”陈某直播母亲葬礼过程中突发意外的新闻,引发关注:陈某在网上发布“直播母亲葬礼”的预告,不料当天宴请宾客时遇雨,围墙意外倒塌致18人重伤2人轻伤,陈某当场不见踪影。之后他回应质疑称,并未失联,而是到处去借钱。 按常理,母亲病逝,作为儿女应是痛哭流涕、伤心无比,但昭通这位奇葩网红却利用母亲的葬礼做起了“直播”,将母亲的葬礼作为噱头,提前预播,当天直播。当外墙倒塌20名亲人被压墙下的时候,本人竟消失不见。为了当网红,博得关注,其道德底线低得令人咂舌。违背公序良俗不说,其造成20人被砸伤,势必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及附带的民事赔偿。 无独有偶,在“成名”及“打赏”的驱使下,直播乱象时常见诸报端。2019年2月9日下午,浙江绍兴“快手”用户,在拍摄“跳河”短视频时不幸头部触底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7月20日安徽合肥一男子直播吃活蜈蚣、壁虎身亡。直播乱象,害人不浅,直播“母亲葬礼”更是挑战社会公序良俗,触及以孝侍亲传统文化底线,造成的影响很恶劣。 此类“不文明”直播乱象为何屡禁不止?当然,首先这与个别网红的“功利化”直播观念有关。在一场直播中要想获得关注、打赏,要么靠颜值,要么靠才艺,而有些人却剑走偏锋,奇葩直播屡见不鲜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网络直播的迅猛发展,导致直播平台的无序竞争。一些直播平台为博“出位”,对一些“不文明”直播睁只眼闭只眼。此外,此类直播还满足了一些人的低级趣味。“低俗的表演下是低俗的看客”,要知道,没有那些低俗看客的叫好、打赏,怎会有人去迎合他们? 不可否认,直播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事物,在推动信息跨区域、跨时空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符合人们不断增长的多元化信息获取需求,更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但监管体制的不完善、平台履行责任的缺失、个别网红价值观的错位,给网络直播乱象以可乘之机。 网红不治,文明难安;乱象不除,贻害无穷。治理网络直播乱象,还需多方合力,标本兼治。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完善网络直播法律法规,进行平台及直播准入制度,严把直播行业质量关,同时加大对不合规直播平台的打击惩罚力度;另外一方面,各直播平台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整治治理平台直播乱象。如加大监控力度,做到及时有效发现并处理违规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