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7月30日 星期二
第A14版:副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7月30日 星期二
家长里短
蹒跚在诗词里的萌娃

    □刘纯羿

    妙妙是弟弟的外孙女,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和当代中国的大多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三年来,她都是由弟弟、弟媳带领。寡言睿智的弟弟,一直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讲故事、玩游戏、读诗学画、看图识物……儿童房里两尺多高的婴幼儿读物,不知讲了多少遍。

    妙妙两岁开始接触唐诗,小姑娘还真有灵性,教她三五遍就记住了,并且兴致浓得不行,见谁就向谁展示她的才艺,吐字都还不清楚呢。

    记得今年春节前夕,弟弟带她到我家玩耍,晚饭后我送他们到小区门口,冷风飕飕,冷月当空,妙妙坐在推车里,只见她小手指着月亮,嘴里念念有词,旋即又低下了头,我问弟弟她这是干啥呢?她背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弟弟欣喜地回答我。我心里一怔,妙妙虽然理解不了诗意,显然她进入了诗境,我爱怜地抚摸着她的小脸。

    春节过后,弟弟夫妻俩带她到武汉舅公舅婆家玩耍,欢喜的两位老人硬是留了她两个多月才让回昆。一天,看到他们在黄鹤楼的照片,晚上和她视频时我问她,妙妙,看到长江了吗?“惟见长江天际流”,她用诗句回答我。我又问她,看到黄鹤楼了吗?她反问我:“姑奶奶,你猜我们是怎样去的黄鹤楼?”“舅公用车送你们去的。”如此简单的问题,想都不用想我回答了她,谁知她在视频里哈哈大笑,“不对,我是背着唐诗去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听后无语,孩子的思维怎么如此跳跃,我自诩一诗词爱好者,经常写诗填词,且还小有成绩。小姑娘稚气的回答,生生把我甩出一条街。

    仲夏的翠湖,茂树成阴,接天映日,我们一起游园、赏荷、荡舟。妙妙高兴得蹦蹦跳跳,眼睛目不暇接,问题接二连三。姑奶奶,你看你看,她指着绿丝袅袅的柳树对我说:“二月春风似剪刀。”一边说一边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做剪刀状的动作;“阿公,为什么远处的荷花是白色的?”(映日荷花别样红);“怎么不是白毛浮绿水呢?”城里长大的孩子,是分不清鸭子和鹅的;“阿婆,蜻蜓在哪里?”(早有蜻蜓立上头)……看来,我们低估了妙妙的智商,原来她还真是读懂了一些意思。

    三岁的孩子,记忆是短暂的,用不了多久,也许就渐渐忘了,但是,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已经播下了知识的种子,用她舅公的话来说:“必将受益终身。”

    (作者原工作单位:昆明市印刷厂,70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