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8月12日 星期一
第A11版:人 物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8月12日 星期一
他考上云南警院家里卖牛凑学费


和松


和松服侍外公吃药

    今年19岁的和松,家住丽江市玉龙县巨甸镇后箐村,一个距离巨甸镇十多公里的地方,今年高考他考了508分(理科),被云南警官学院法学专业录取。“这个孩子如果当时能到城里读书,或许成绩会更好,会有更多的可能性。”谈到毕业于玉龙县第五中学的学生和松,他的一位高中老师如是说。原来,三年前,和松的中考成绩不错,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放弃了到市一中就读的机会。

    为给家里省钱 他放弃读市一中

    玉龙县第五中学位于玉龙县巨甸镇,距离县城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高中三年,和松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一个阳光、懂事的男孩,生活赋予他的艰辛从未展现在众人面前。

    三年前,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和松放弃了到市一中就读的机会。“当时就想,去城里的话花费会比较多,家里的条件又不好,不能给父母添太多负担,所以就选择留在巨甸读高中。”和松说,几年前爷爷奶奶相继患病,母亲自从生下他和妹妹后,身体一直不好,需长年服药,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了父亲一人的肩上。几亩田地、几位病患,让这个山村里的家庭举步维艰。

    高考结束后,和松选择留在丽江市区打工,开始了一段在餐厅当服务员的经历。和松想着,利用假期,自己多挣点钱,尽量减轻家里的负担,可刚上班15天的他,因外公的病情加重,不得不回到家里。

    和松的外公今年57岁,如今独居在离和松家500米开外的地方,身体不适后,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和松的父母曾一度想把外公接到家里,可被老人拒绝。每天往返于两个家庭之间,照顾重病的外公的重任就落在和松的身上——端茶送水、做饭、喂药、陪外公聊天、扶外公晒太阳,等等。

    盼着顺利入学 找机会勤工俭学

    在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和工作队员的帮助下,和松家去年把房子翻新了,还打了地皮,“院子里变成水泥地,这是以前从未想过的,”和松说,现在家里的条件逐渐在改善,自己心里也踏实了很多。

    “我们家是建档立卡户,前几年和松的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就不行。他妈妈干不成重活,娃娃要读书,地里的活没人做,我就只能留在家里,如果我可以出去打工,条件会好很多。”和松的父亲和国付说,两三年前,扶贫工作队给家里送来了一头牛,后来换成了两头小牛,和松高考后,家里就把牛卖了凑学费。

    用两头小牛换来的一万块钱,是家里为和松准备的费用,对于这笔钱的规划,除了学费外,能花得越久越好,一个学期、一年、一年半?和松的家人并没有一个数。

    对于和松理科508分的高考成绩,和国付没有多少概念,他说,只要孩子尽力就好。在和国付眼里,孩子的成绩在学校里一直很不错,放假回来都会帮家里做农活,不让大人操心。

    谈到和松,他的一位高中老师说,“和松是一个阳光的孩子,照他中考的成绩,他可以到市里读高中的,那样的话,孩子或许会有更大的可能。很好的苗子,摆在眼前的家庭条件,一定程度上或许制约了孩子的发展。”

    而在与和松的采访中,他的话语中总是透着阳光,毫无阴霾,对生活的重负毫无怨言,仿佛困难从未存在,开朗的他一直心怀感恩。“许多时候,选择是没有办法的,只是在现实条件下的取舍,就像这次回来照顾外公,打工挣学费固然很重要,但没有家人健在重要。再难自己也一定会坚持,现在盼着能顺利入学,到了大学后,努力学习的同时,找机会勤工俭学。”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木晓雯 采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