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刘孙恒 台风天强制配送,无异于是拿外卖小哥的生命当儿戏,是侵犯员工职业安全、不尊重员工权益的一种体现。 上个周末,超强台风“利奇马”席卷上海,威力之强劲,为近年来罕见。据看看新闻报道,8月10日21时许,第六人民医院抢救室收治了一名触电的外卖送餐员。目前,公安部门正在对该名死者的确切死亡原因作进一步调查。但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外卖平台在上海的不少站点都存在强制配送行为,外卖小哥没有选择,若请假或者不接单,将被予以重罚。(8月15日《羊城晚报》) 为这名外卖小哥的身亡感到痛惜,不管此番悲剧的背后有没有“强制配送”的“推手”,一些外卖平台的站点在极端天气强制外卖小哥配送的举措,都应该受到强烈的谴责:商业利益虽好,员工生命价更高,管理不能只讲业绩不讲人性,没有人文关怀的企业走不长久。 诚然,作为服务性行业,服务不会因天气原因而停止,甚至相反,情况越特殊,可能正是生意越红火的时候。就像台风天气,大家都不便出门,点外卖很多时候就会成为人们的一致选择。我想每个外卖小哥也能理解,既然从事外卖行业,就要适应风里来雨里去的角色扮演。 但我们的理解,不是一些企业管理者任性的理由,台风天强制配送,无异于是拿外卖小哥的生命当儿戏,是侵犯员工职业安全、不尊重员工权益的一种赤裸裸的体现。事实上,依据上海市政府此前发布的《关于本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的实施意见》,强制配送也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 相比强制配送的野蛮行径,其实还有更好的措施来提高外卖小哥的工作积极性,譬如通过极端天气的外卖费补贴,让外卖小哥送一单能赚更多的钱,也就是常言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此举既能让外卖小哥有得选择,又能最低限度保障外卖小哥的服务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所幸的是,台风天强制配送的行为应该并不普遍。因为早在台风来临之际,一些外卖平台纷纷表示,将通过停止配送服务、延长配送时间、缩小配送范围等方式保障骑手安全。同时,国家邮政局也发出提醒,对台风“利奇马”影响范围内地区邮件、快件寄递服务异常情况给予理解。 只不过事实证明,为了切实保障外卖小哥的权益,所有的人文关怀最好化为硬性的制度安排,让任何侵犯外卖小哥劳动权益的举措,都要承担道德谴责和法律追责的双重代价。与此同时,也让外卖小哥具备同等的博弈能力,一旦感到权益被冒犯,有畅通、有效的渠道来维护己身权益。惟其如此,台风天强制配送之举才会随台风而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