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谭德才,一位不忘初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残疾人。18年的社长、13年的村官、5年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用沉重的脚步丈量贫穷的大山,至今仍停不下。2017年,他被授予“云岭楷模”荣誉称号,2018年1月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85年,谭德才在国家没有任何补助的情况下,把已经分到户的土地收回一部分,带领村民集中连片造林1540亩。1991年,他抓住国家补助秧苗钱的机遇,又带领群众造长防林1510亩。同年,谭德才把谭家营社的劳力抽出一半,成立“合心致富组”,并带着出去找副业,剩下的劳力在家搞农业。2000年“村改”,十几个村民,多次来到谭德才家做工作,希望他出任村主任,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当时,谭德才已经是一个建筑老板,年均纯收入达4万余元,而村主任的月薪只有295元。通过几天几夜的思想斗争,他答应了大家的要求,放弃当老板来当这个“村官”。 上任后,谭德才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大力推广地膜单株定向玉米移栽和洋芋垄作等农业科技,两年就解决温饱问题,告别了吃回销粮和“空仓粮”的历史。甘杉村地处昭(通)永(善)公路线上,茂林镇和邻近的伍寨乡只有甘杉村有石灰岩。为解决村里没钱给群众办事的问题,谭德才召开村委会讨论决定,创办村集体砂厂。 2003年10月15日,谭德才与乡财政所出纳周明洪骑摩托车到镇上去做全村公余粮决算,途中发生了车祸。经诊断,大腿、小腿五处骨折。后经手术,谭德才保住了腿,却落下了终身残疾。 半年后,谭德才提前出院回家。他一边躺在床上养伤,一边指挥村上的各项工作,4个多月时间,家成了村委会的办公室。2004年2月村级换届选举,谭德才躺在病床上。因为舍不下乡亲们,他在病床上参加了村级换届选举,并以高票当选第二届支书、主任。 之后,为帮助甘杉群众寻找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谭德才只身前往甘肃考察,引进党参在甘杉试种。试种成功后,他又牵头组建了永兴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全村大面积种植党参。农民把土地租给合作社种植党参,又反过来给合作社打工。 2014年,合作社种植党参600余亩,亩产400到450公斤,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左右,比传统种植提高了好几倍。2015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150亩,之后每年都稳定在1200亩左右。据村民周敏回忆,最忙的时候,每天用工达108人,仅2015年人工工资就付出去100多万元,户均1万多元。 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永兴专业合作社又修建了规模达1000头的乌金猪养殖场,准备利用废弃的党参枝叶饲养药膳猪。永兴专业合作社不仅吸纳正常人入股,还吸纳了24户残疾人入股,并吸纳周边的残疾人在合作社打工。 获悉甘杉村引进党参种植成功,茂林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7个村村组干部前往甘杉取经。 时任镇党委书记的刘兴德对谭德才的事迹特别感慨:“甘杉村在老谭的带领下,摸索出了一条高寒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我们计划在茂林镇大面积推广,将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两万亩以上,让高寒山区的村民同走中药材种植致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