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8月29日 星期四
第A15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8月29日 星期四
夕阳之歌
学唱京剧

    □申跃宗

    我是北方人,喜欢看京剧,听京剧,有时自己也哼两句,但不会完整的唱段。前几年报名参加了昆明老年大学京剧老生班学习,除寒暑假外每周两个小时。由省京剧院退休老演员教学,教的都是余、杨、马派的唱段,一位教唱,一位操琴,很多京剧知识听着非常新鲜入迷,结果欲罢不能,接着往下学了五六年。我学唱京剧,纯属自娱自乐,或者想朋友聚会时,让我唱一段,能够拿得出手。国粹京剧,博大精深,学会容易唱好难。对每段唱腔,我是分五步来学。

    背词。例如《捉放曹》中的《宿店》有三十句唱词,先把它背熟,京剧特有的“尖、团”字也要记清楚,免得一边学唱一边想词,互相牵扯。

    学腔。先不管过门,不想伴奏,一句接一句往下唱。我把戏谱抄到小硬纸片上,装在身上,唱不下去了就拿出来看看。我还采取默唱,如在公交车上,或人多的地方,不出声地练。或哼鸣,在不影响别人的环境下小声练唱。如果一个人在家,我就放声来唱,以检验学习效果。

    记板。戏曲是板腔艺术,强拍击板,弱拍击鼓,演唱时没板没眼是最大的失误。我这个老兵唱惯了一步一拍的队列歌曲,唱京剧就不同了,西皮二黄板式有二十多种,相比唱歌而言,如一板一眼是2/4拍,一板三眼是4/4拍。唱完上句,下句要记清是板上转还是眼上转,一板三眼又有头眼、中眼、末眼之分。除了长短过门,还有空一两拍的“垫头”等。板眼上的名堂,对我是个很大的难点,也是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精练。我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喜爱的唱段练得滚瓜烂熟,无论何时何地,胡琴一响,就能中规中矩顺顺溜溜地唱下来。要争取多上胡琴“吊嗓”,在琴师的伴奏下大声唱出来,才算是学会了。二是摸索怎样控制气息,唱戏就是唱气,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好“气口”,使演唱中得到充足的气息支持。裘盛戎先生说过“不记气口叫儍唱”。我经常出现一个拖腔或流水板唱下来,憋得脸红脖子粗,顿感气尽音绝,这真叫儍唱。更妙的是“偷气”,即作浅而少且较轻快地吸气,使别人觉察不到。怪不得专业演员換气不露痕迹,行腔流畅甜美。吸气以鼻闻花香的感觉为佳,吸得深,吸得多,不会呛到嗓子。

    挂味。唱京剧讲究“字、气、劲、味”,我感觉最难的是唱出京剧的韵味。老艺术家们唱得字正腔圆,韵味淳厚,让人听得如痴如醉,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模仿。听老师怎么唱,放录音听专业演员怎么唱,模仿着反复地练习。

    我过去的活动打乒乓球是第一位,现在让给唱京剧了。可以在不断的提高中,哪怕一字一句的改进,都会得到乐趣。有些十分钟左右的唱段,基本能做到词熟腔准板槽稳。有些专业演员体会说“演唱京剧是一种大运动量的全身运动”,言之有理,唱歌唱戏都是练呼吸,有类似气功的作用。专家说学唱京剧有“喊、唱、说”三个阶段,我自认为现在“喊”比过去少些了,正向“唱”的初级阶段迈进。如今放声唱一段京剧,感到身心舒畅,一个字:爽!

    (作者原工作单位:昆明陆军学院,88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