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 哈尼族汉子飘郎开着车,从宽阔的水泥大桥上驶过,回到位于勐腊县瑶区乡回宽老寨的家。看着桥下二三十米处的南腊河,他有些出神。 1990年,飘郎学会了游泳,那时他只有5岁。并不是因为年幼贪玩,而是因为村子被湍急的南腊河所围,丰水期进出村庄,只能靠游。 “水最深处有五六米,全村人都会游泳。”往事历历在目,但飘郎早已不用再蹚水回家。 2002年,回宽老寨有了桥,铁索桥。17岁的飘郎第一次“走”出了村庄。 2015年,就在距离铁索桥不到5米的地方,宽阔的水泥大桥竣工通车,摩托骑进来了,车子开进来了,老寨换新颜的步伐也加快了。 南贡山下、南腊河畔、茫苍的望天树原始森林旁。如今的回宽老寨,全村建筑规划统一、装饰颜色相同,墙面上绘饰着哈尼族人民欣欣向荣的生产生活场景。这个曾经的特困山村,如今小楼错落,干净整洁。 49岁的黑传坐在自家两层小楼的院里喝茶,身旁超过3米长的茶桌显得格外气派,也让这个农家院落多了几分惬意。看到记者来访,黑传从家门口的树上随手摘下两个柚子,掰开一尝,纯甜。 黑传身着一套粗布迷彩服,朴实干练,在记者面前话不多,有些腼腆。这位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是回宽老寨的致富带头人,如今家里有一辆皮卡车和一辆越野车,家庭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大女儿已结婚生子,小儿子在深圳上大学。 “我们的蔬菜都卖到上海了。”黑传说,由于土地肥沃,他们栽种的蔬菜很少使用农药、化肥,因此蔬菜的品质很好,广受收购商青睐。正是这样的良性循环,让乡亲们的钱包越来越鼓。 回宽老寨共有56户26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0户227人,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橡胶、蔬菜、水稻种植和猪、鸡养殖。在这里,像黑传一样努力的村民越来越多,不少村民选择留在村里发展。飘郎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工作是村里的会计,加上橡胶、蔬菜的收入,一家7口每年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 近年来,勐腊县纪委挂联帮扶回宽老寨,引进公益项目、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10余个,为回宽老寨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大家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提高村民综合素质上,组织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参观先进养殖基地,先后分5批次组织村民代表30余人次外出学习取经,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升技能。 2018年,整个回宽老寨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如今,村里的一栋栋小楼之间是平整的水泥路,边上有一排排太阳能路灯,村口有篮球场、文艺台,村里还有垃圾焚烧炉、公共卫生间…… “以前一到暑假必须上山干活或者外出打工,现在家里经济好了,放假就回家陪陪父母或教弟弟妹妹做作业,剩下的时间带着村里的小伙伴唱唱歌、跳跳舞。”回宽老寨的大学生吉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