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第T04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版面导航

第T01版

第T02版

第T04版

第T06版

第T08版
2019年09月23日 星期一
产业兴旺
首富村寨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

    雨雾朦胧中的茶山望不到边,山坳中,一栋栋崭新的小楼沿河排成一条“长龙”,这是勐腊县境内以普洱茶闻名的瑶族“首富村”——易武镇麻黑村刮风寨村民小组。

    刮风寨受特殊地形影响,因风大而得名。现在这个有186户瑶族人家的村寨,拥有小汽车200多辆,且多为皮卡车,所以又得别称“皮卡村”。

    其实,“皮卡村”曾是勐腊县最穷的村寨之一,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手机也没信号。“2007年前,村里贫困人口的比例高达95%。”村民小组长李永林说,“因为地处偏远、交通落后,村民都很贫困。那时村民搬家,只要‘三脚’(火塘煮饭用的铁架)一拎、竹篓一背、牲口一拉、火懒地(刀耕火种的地)一砍,就地取材盖间茅草房就算完成了。因此当地有‘桃树开花,瑶族搬家’之说。”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瑶族妇女王伍大女一家生活举步维艰。由于身体残疾又缺乏技术,加上3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的担子全部落在了上门的丈夫龙明富身上,一家人住的屋子破烂不堪,躺在床上睡觉还能透过屋顶看星星。

    随着脱贫攻坚战役在全国打响,王伍大女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队员为他们家定制了精准帮扶方案。

    2017年,王伍大女家建起了65平方米的钢筋水泥房,全家人告别了破旧的茅草屋。“我们一家人从来没想过能住新房子,感谢党的好政策。”入住新居时,龙明富激动地说。

    房子建起来了,但脱贫的根本是产业,如何激活王伍大女家脱贫的内生动力?帮扶干部发现,王伍大女家有一亩闲置土地是发展养殖业的黄金地块,于是提供了价值6300元的鱼苗,传授了养殖技术,帮助她家发展生态鱼养殖。

    从此,夫妻俩白天上山干活,早晚到鱼塘喂鱼,一年下来,光在村里销售生态鱼就增收了1.2万元。

    近年来,刮风寨的茶叶价格一路飙升。帮扶干部又为王伍大女家送来茶苗,让他们在原有的茶园空地里补种,还鼓励夫妻俩参加村里举办的茶叶栽培、采摘、摊凉、杀青、揉捻等技术培训。于是,夫妻俩制出的毛茶质量有了提高,家里小树茶的售价由原来的每公斤300元提高到了600元,每年出售春茶就增收3万余元。2017年,王伍大女家实现了脱贫,夫妇俩随后花了3万元在自家楼顶盖起了两个晒干毛茶的大棚。

    近年来,勐腊县委、县政府在发展规划中将易武镇列入旅游小镇进行开发,结合贫困村寨的不同特点,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对刮风寨秉承“保护古茶园、建设古茶镇、开展茶旅游”理念进行合理有序地规划和开发,同时加大了对村民制茶技术和品牌打造理念的培训和培养,探索出一条依靠茶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如今,刮风寨已通水、通电,公路绕村庄,泉水村中流。品质优良的茶叶,则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去年收入大概100万元。”村民杨金文对生活的改变喜不胜收:“现在家里已购置了两辆小汽车,还准备再盖两栋小楼。”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