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是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河边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李福林家刚送走了一批住客,对方对他家小木屋3楼的“瑶族妈妈的客房”赞不绝口。这样的赞美,不论是在自己家还是其他村民家,这两年李福林几乎天天听到。 1988年,22岁的李福林邀约另外5户举家迁到河边村现址,搭起简易房定居。“那时候房子小,还只有一层,人与家畜合在一起,杂物也四处摆放,那个脏啊、臭啊,都别提了。”李福林说。 年过七旬的李明发老人告诉记者,过去出村是土路,要3个小时才能到街上。由于小路难行,农产品卖不出去,农用物资运不进来。刚刚嫁进来结婚不久的女方,由于吃不了苦,先后有3人提出离婚,离开了河边村。 河边村小组隶属勐腊县勐伴镇勐伴村民委员会。曾经,这里优美的风光与贫困相伴,村小组共有59户215人,2015年人均纯收入仅2679元,群众们住在石棉瓦顶的简陋木板房中。 如今,一场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全力助推、村民主动作为相结合的新型扶贫模式,在这里火热实施,河边村变了,翻天覆地的变。 2015年,勐腊县启动河边村小组精准扶贫安居房建设。2016年年初,河边村村民在当地政府整合的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以及小云助贫中心的公益资金、个人筹款的资金支持下,陆续新建瑶族杆栏式木楼。勐腊县还整合投入600余万元资金开展7.8公里的进村道路硬化,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目前,全村55幢杆栏式房屋已建好入住,进村也早已是宽阔的水泥路。 新建的3层楼房,一楼有会客厅、厨房、厕所,装修雅致的二楼是主人卧室和卫生间,三楼客房的家具一应俱全,这边是李福林家前两年入住的新居。河边村新建的房屋中,每家都装修了一间到两间“瑶族妈妈的客房” ,各项设备一应俱全,每家人每年靠它就能收入几千甚至上万元。“客人来住后都觉得很有特色,他们说比城里的五星级客房好住。” 对自家的“瑶族妈妈的客房”,村民邓生勇也很自豪,这个全村普通话讲得最好的青年人笑着说:“专家带我们去河北看的山庄客房,一个晚上9800元,我觉得还没我们这个好住。” 现在的河边村,家家建起新房,硬化了道路,有了垃圾桶、小广场,美化了村庄周围的环境。住房中镶嵌式建起的“瑶族妈妈的客房”,已经成为村民们增收的一大支柱。 河边村正在变成令人向往的地方。在各级党委、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河边村贫穷落后的旧面貌已经成为了历史,环境得到大幅提升、精气神得到大幅提振,瑶家人正自信地追逐着自己的小康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