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首批瓶装液化气以铁路运输的方式运到昆明。 ●1984年开始至1987年,在昆明东郊大板桥浑水塘建成首个液化气储配站即昆明铁路液化石油气公司。 1987年—1995年 培育期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液化石油气逐渐出现在市民家中,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集资开户”经营模式兴起,不仅起到培育市场的效果,也为整个行业的规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昆明市液化气经营企业已有30多家。 1996年—2000年 转折期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液化气集资开户的经销模式,使得用户数量急剧增加、供求矛盾不断加剧。 ●到1997年,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制止集资开户。 ●整个行业全面市场化,步入“就市直销”的轨道。 ●1998年,省、市政府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分别出台了省、市《燃气管理办法》,为规范昆明液化气行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0年—2005年 发展期 ●经过市场化程度极高的优胜劣汰后,到2000年,昆明有液化气经营企业26家、主城液化气经营门市数量发展到近300个。 ●到2005年,昆明市液化气总储量规模达11000多立方米;液化气经营企业有29家共33个贮配站、充装站,主城区液化气经营门市400多个;用户接近30万户;年供气量10多万吨。 2005年—2010年 规范期 ●2005年,《昆明市燃气管理条例》出台,宣贯、落实条例规定。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规定的供应站(门市)设置标准,开展达标验收、审验取证工作。 ●到2007年,瓶装供应站(门市)硬件条件大为提高,由原来的“单铺面”混杂经营提升为安全的“双铺面”经营。 ●2009年,原个体门店进入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 2010年—2015年 达标期 ●2010年开始,储配站达标建设。按特种设备管理相关规定,按照“两储一残”(至少有2个储罐和1个残液罐)的标准,行业内共增加储罐(或残液罐)20余个。 ●对储配(充装)站、瓶装供应站开展标准化建设,制定了《企业安全质量保障手册》、《供应站安全质量保障手册》范本,逐一检查各场站达标建设情况。 2015年 ——至今 稳定期 ●全行业不断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实施标准化管理。行业主管部门昆明市液化燃气管理处通过《液化燃气企业安全经营服务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加上不间断开展的普查巡查、大力开展各类安全用气常识的宣传活动,做到整个行业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安全供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