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龙飞 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事、物往往会渐渐淡忘,但“薯梗耳环”铭刻在记忆的深处,常常让我想起。 儿时,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一样匮乏,可我们不甘心,变着法子找乐趣。在晚秋,我们想到了用红薯梗来制作“耳环”,以解决这一难题。于是,伙伴们相互邀约着,来到地里查看红薯藤、叶、梗的长势,选择较为粗壮的红薯梗,当然,带叶的,最为理想。只见我弓腰、蹲下身子,拉住红薯藤,摘下一根带叶的薯梗,迅速去掉叶子,留下薯梗,待用。然后,两只手并用,配合着折弯一节薯梗,扯掉薯梗肉,留一节,再折弯,又去掉薯梗肉,如此反复,直到把那根薯梗打理成凹凸相间的“耳环”才住手。“哦!”我大叫起来,庆贺自己制作“耳环”成功。 “大龙哥不错,真厉害,做的耳环看起来好舒服!”伙伴们见状,异口同声地称赞我。 呵呵,简单操作,竟然获得这般礼赞,我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快活不已。“来吧,大家都来做“薯梗耳环”,感受一下乐趣!”一想到伙伴们的耍事,我立即做起动员工作。 这等好事,还犹豫啥!在我的引领下,每个伙伴都摘来红薯梗,如法炮制地做成了“薯梗耳环”,轻巧、简洁、好看、逼真,可把他们乐坏了。 我早已抑制不住激情,拿自己的“薯梗耳环”与伙伴们的“薯梗耳环”对比,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作品”略胜一筹,顿感满意,有些骄傲。伙伴们受我的影响,相互间也开始比谁的薯梗耳环更漂亮、更结实、更实用。不仅如此,我们在评比“薯梗耳环王”后,还把“薯梗耳环”搭在了耳朵上。细看那“薯梗耳环”,草绿的,伴着头部的摆动,一漾一漾的,煞是灵动而可爱。 走一走,让“薯梗耳环”摆起来,更有意思!不知是谁一声吆喝后,我们就迈开步子,有意把“薯梗耳环” 摆动成优美的弧线。不过,注意把握好“度”,不让“薯梗耳环”掉落,那才是恰到好处。结局是,多数伙伴的“薯梗耳环”安然无恙,继续演绎动人的“走摆秀”;少数伙伴的“薯梗耳环”不慎掉落,则需捡起来重新戴上、依旧加盟“走摆行列”。做完这些,我们实在舒畅极了,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只任笑声荡漾开来。 累了,倦了,我们才保管好那些“薯梗耳环”,回屋去向父母报告“成绩”。这下,父母表扬我们了,乐颠好一阵就在情理之中。 想再戴“薯梗耳环”的时候,我们就拿出来戴上,又是一副优雅、兴奋、快乐的模样。倘若“薯梗耳环”坏掉,则重做就是,以满足需要,只因为晚秋的薯梗多的是,做、戴“薯梗耳环”算是举手之劳的事罢了。 这样一来,晚秋的时光就在“薯梗耳环”的陪伴下,悄然溜走;童年的光阴也在“薯梗耳环”的装点下,更加顽皮、天真而可爱。所以,我们珍惜着、热爱着、感激着“薯梗耳环”,无怨无悔。 长大了,我们不好意思再玩“小儿科”的“薯梗耳环”了,努力去读书、成家立业,过上幸福的日子。尽管“薯梗耳环”与金银耳环不可同日而语、有天壤之别,也渐行渐远,但是我们把它镶嵌进了记忆深处,时常怀念,以重温儿时的旧梦,慰藉日渐升腾的乡愁。
|